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转型遇“供给侧”改革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探索行业改革新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18 01:38

    探索转型发展趋势 邮储银行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

    12月9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其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已于日前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准,实现了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单一股东向股权多元化的成功迈进。

    邮储银行综合考虑战略协同、交易价格、财务实力、品牌影响力等因素,引进10家战略投资者。这些战投涵盖三种类型,包括6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瑞银集团、摩根大通、星展银行、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淡马锡、国际金融公司;2家大型国有企业:中国人寿、中国电信;2家互联网企业:蚂蚁金服、腾讯。

    此次战略引资,全部采取发行新股方式,融资规模451亿元,发行比例16.92%。

    邮储银行此次引进战略投资者,呈现出战投数量多、机构类型广、合作领域宽的特点。根据相关统计,本次引资是中国金融企业单次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融资,也是近五年来中国金融企业规模最大的股权融资。

    战投伙伴集体看好

    瑞银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安思杰表示,邮储银行是国内一流的零售商业银行及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随着富裕客户群体的壮大及其对成熟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此次投资将使瑞银切实参与中国零售银行领域的发展。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欧冠升表示,摩根大通对于拥有最广分销渠道、最多客户数目的中国邮储银行的投资价值坚信不疑。

    星展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星展银行首席执行官高博德表示,此次投资将进一步扩大星展与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合作并加深之间的关系。

    此外,其他战略投资者也对邮储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的未来表达了信心与祝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邮储银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还包括两家国内互联网企业。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彭蕾表示,蚂蚁金服希望通过与邮储银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好的发挥互联网推进器作用,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共同探索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之路。

    腾讯总裁刘炽平则表示,期望透过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合作,双方能共同设计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更全面地满足双方广大用户群的金融服务需求。

    引战布局坚持改革

    “邮储银行在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过程中,更是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对银行转型发展的关键作用,多年来持续推进相关工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说。

    吕家进介绍,邮储银行于2014年6月9日正式启动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历时一年多,历经两轮竞标和多轮谈判。在引战过程中,邮储银行以“引资金、引机制、引资源、引技术、引智力”作为目标,严格坚持“标准统一、分类择优、透明合规”的原则,打造引战工作的“阳光工程”。

    据了解,邮储银行与战略投资者之间,将以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为原则,着眼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趋势,在渠道拓展、客户挖掘、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已经确定了一揽子合作计划,涉及诸多领域。

    为确保战略合作落地生根,在合作机制上,邮储银行将与战略投资者共同成立指导委员会和联络办公室,保证双方人员的深度参与、密切配合;在合作形式上,战略投资者将通过培训讲座、专题指导、交流研讨、专家派驻、提供跟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对邮储银行进行支持,确保合作成效。

    邮储银行此次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成功,是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框架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一项新成果。“这充分表明,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期望,对中国金融体系和银行业的稳健性和盈利性有信心。”吕家进认为。

    邮储银行将通过此次引战,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战略投资者将通过入股邮储银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创新的红利以及邮储银行未来成长的收益。

    “这是邮储银行与战略投资者的双赢合作,也是世界与中国互利共赢的典范例证。”吕家进说。

    据了解,近期邮储银行将与各家机构完成资本金交割工作。邮储银行本次战略引资由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财务顾问,海问律师事务所和达维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普华永道担任审计师。

    《《《

    稳步推进多元化战略 邮储银行各领域齐获殊荣

    邮储银行的快速崛起可归因于其一直坚守“普惠金融”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型零售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还持续深化改革,推动业务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多元化战略,成立了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并积极筹备金融租赁公司,综合化经营取得良好成效。

    此外,邮储银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普惠金融形象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大行形象深入人心,荣获了“最佳零售银行”、“最具成长潜力银行”、“最佳普惠金融服务银行”、“最佳风险管理银行”等荣誉。

    在2015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邮储银行位居第23位。评级机构对邮储银行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均为“AAA”。

    普惠金融坚持商业可持续性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成立,是在改革原有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基础上设立的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邮储银行的前身邮政储蓄,历史可以上溯到1919年开办的邮政储金业务和专设的邮政储金局,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普惠金融理念,依托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互补,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实现了自身健康快速发展。

    成立8年多来,邮储银行从一家经营单一负债业务的储蓄机构,转型成为一家全功能商业银行,打造了涵盖零售业务、公司业务、国际金融、金融市场、资产管理等在内的现代银行业务格局。

    截至2015年9月末,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超过4万个,服务客户近5亿人,是全国网络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最多的商业银行。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资产规模近6.8万亿元,位居中国商业银行第6位;信贷资产不良率约为银行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拨备覆盖率达274%,利润增长率、资本回报率等关键指标均达到银行同业优秀水平。

    “邮储银行通过多种业务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助推普惠金融发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吕家进表示。

    据了解,邮储银行的4万多个网点,覆盖全国98%的县域,在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社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并取得显著成效。

    探索“三农”金融服务新道路

    截至2015年9月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73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速超过36%,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其中,农户贷款占比达80%,远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在人民银行2014年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中,邮储银行优良率位列15家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名。在银监会涉农贷款各项指标考核中,邮储银行均以优异成绩完成。

    在许多地区,邮储银行是客户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邮储银行甚至是面向当地农民、牧民唯一的金融服务机构,有效发挥着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作用。邮储银行在所有县和发达乡镇均建有专门机构或专业团队,全行从事“三农”、“小微”和社区信贷服务员工近5万人。

    邮储银行积极顺应农业发展趋势,一方面努力服务最基层农户,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近1.1万亿元,笔均金额仅6万余元,有效解决了890多万农户的经营资金短缺困难,真正践行了普惠金融理念。另一方面,邮储银行主动研究现代农业,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今年1-9月已累计投放近157亿元。此外,邮储银行还对农村弱势群体、创业青年、贫困地区农民等特殊群体开发了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针对农村普遍缺乏有效抵质押物,邮储银行积极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将大型农机具、大额农业订单、涉农直补资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财产住房权、设施大棚、水域滩涂使用权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推出了针对不同农业主体的新产品。截至9月末,邮储银行共有21家分行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累计放款超过13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已在广西、黑龙江、湖南、吉林等15家分行开展试点,累计放款18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业务也已实现突破。

    服务小微“贷动中国梦”

    今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邮储银行积极把握创新创业主体向小微企业快速切换的市场变化,持续加大金融对小微群体的支持力度。

    截至2015年9月末,邮储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结余145万户,占全国同业小微企业贷款总户数的12%左右;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15亿元,在全行贷款余额中占比约30%;当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约59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超过1500亿元,同比增长35%;小微企业贷款户均余额44万元,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全行小微企业贷款笔均小、客户多、增速快、占比高,实现了稳健快速发展。

    如何在解决小微企业“贷不到”问题的同时,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系数,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商业可持续发展。邮储银行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和业务实践,给出了政银合作的解决模式。今年9月,邮储银行在安徽合肥召开了“政银合作服务‘双创型’小微企业推动会”。据了解,邮储银行已在全行开展“走政府”活动,主动对接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全行政银意向合作项目超过5000个,政银意向合作金额突破1000亿元。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特别指出,邮储银行“既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控制措施,练好内功;又要借助‘政银担’平台,唱响融资增信的大戏”。

    在邮储银行内部,特色支行被称为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地域实体经济的“特种兵”和“先锋队”。所谓特色支行,就是围绕行业特色、地区差异、个性需求,为特定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提供“私人定制”的专业服务。

    为让特色支行真正服务地域特色产业,邮储银行按照“先行先试,特事特办”的原则,给予特色支行专项政策支持。通过建立特色行业目标客户数据库,实行名单制管理,深入了解客户融资需求,专项研发专属产品,切实推动由单一信贷业务模式向多条线联动综合金融服务业务模式的转变。

    今年以来,邮储银行借势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红利,秉承“全程参与、全力支持”的发展思路,全面布局科技金融。以契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全程金融需求为主线,以整合全社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为支撑,不断丰富科技金融产品体系,逐步形成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序列,满足了不同成长阶段科技企业的差异化金融需求。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还结合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验,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为新三板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咨询顾问等系列金融服务。针对“挂牌前”中小企业,提供挂牌辅导、理财资金参投定增等投贷联动服务;针对“挂牌后”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质押、PE投联贷及财务顾问等融资融智服务,全方位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展壮大。

    为使全社会更好的了解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运行总体情况,并使中小企业也能够更好的了解宏观经济趋势,缓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问题,邮储银行研究编发了小微企业运行指数。

    经过一年多的测试完善,邮储银行已于2015年5月联合《经济日报》发布了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从融资指数、成本指数、市场指数、采购指数、绩效指数、扩张指数、信心指数和风险指数等多个维度,对小微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趋势进行展示。作为国内唯一按月度发布的小微企业指数,这一指数的发布有效填补了国内现行小微企业类指数发布的月度周期空白,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银行、市场和政府之间的互动,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经济转型孕育历史机遇 银行需完善风控手段

    12月11日,“2015邮储银行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据了解,本次论坛邀请了政府监管部门、知名专家学者、境内外知名机构高层及专业人士共商“经济转型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并结合“创新融资模式”和“消费金融”两大趋势,深入讨论了中国经济转型对传统金融机构和行业整体格局的影响。

    在“经济转型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欧冠升、瑞士银行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尹致源等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李国华表示,“2015年,邮储银行再次迈出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随着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的成功落地,我们将借此东风,持续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积极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努力打造一家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型零售商业银行。”

    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财政部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出资人,将一如既往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做强做大,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进程。

    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

    “财政部支持邮政储蓄银行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体系,创新金融业务,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巩固和发展邮政储蓄银行在民生金融、小微金融等领域的优势,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创造条件,择机上市,以发挥资本市场对规范公司治理、提升风险控制水平的促进功能,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本补充机制。”刘昆表示。

    李国华表示,中国经济转型正在孕育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实体经济增加了“降低负债比率,调整负债结构”的需求,融资结构出现了“债务融资资本化,社会融资股权化”的趋势,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搞活微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度近十年来首次超过50%,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必将大有作为。”李国华表示。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虽然总体可控,整体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也正在承受不良贷款双升、盈利增速下降的发展压力。商业银行需要不断适应经济转型要求,完善和提升风险管理手段,提高差异化风险经营能力,在推进转型,谋划创新的同时,始终遵循商业银行经营规律,坚持稳健风险偏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李国华表示。

    严把风控提高管理水平

    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宣昌能就“强化银行业风险管理、加强资本约束”提出了两个意见,一是商业银行要更加关注第一还款主体的偿债能力,不断提高风险评估和管理水平。二是商业银行要强化资本约束,更加注重资本质量。吸收损失是银行资本的核心功能。

    “从我国来看,商业银行普遍资本结构相对单一,资本补充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因此,要通过引入战投、公开上市,以及发行新型可吸收损失的资本债,如应急可转债等新型资本工具等多种渠道补充资本,不断提高抵御风险和吸收损失的能力。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科学制定资本规划,做好资本的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宣昌能指出。

    此外,宣昌能还透露,今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实施以来,全国已有3600多家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办理了投保手续;截至7月末,投保机构2015年5月和6月的应交保费已经全部归集完毕。

    吕家进表示,截至今年9月末,邮储银行的信贷资产不良率约为中国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拨备覆盖率达到274%。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邮储银行的涉农贷款余额7000多亿元,其中占比近80%的是农户贷款,户均仅有6万元左右;累计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4万亿元,其中微型企业贷款户均仅40余万元,小企业贷款户均仅230余万元。“这样的风险政策与小额、分散、低风险的业务策略,保证了我们全行整体系统性风险水平的有效控制。”

    在风险管理技术层面,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借鉴国际同业先进经验,建立了一套涵盖财务分析、调查数据等“硬信息”和社会口碑、人脉关系等“软信息”相结合的信贷评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针对零售信贷客户抵押担保难问题,围绕应收账款、农村土地、农机具、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土地流转收益等担保条件进行创新,盘活了客户资产,降低了风险敞口。积极与地方政府、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引入多方增信机制,打造“银政、银担、银保、银企、银协”五大合作平台,有效实现了风险共担。

    “我们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目前正在运用信息技术重塑我们的业务流程。”吕家进表示。

    《《《

    新需求催生新模式 推动融资模式创新

    12月11日,刚刚成功完成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主办了以“经济转型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为主题的“2015邮储银行高峰论坛”。

    在“创新融资模式”环节,中国人寿法律总监、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杨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党均章,香港联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高级顾问汤姆伍兹就“在当前中国经济和银行业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推动融资模式创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融资结构新变化

    杨帆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投融资模式对经济的推动居功至伟,但到目前为止,“一对一”简单的投融资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即便是今年以来,包括直接、间接投融资创新和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情况,变化莫测,眼花缭乱,也没有突破单一的投资机构、侧重于单一的投资项目的这种状态。

    “然而,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出现了挑战,信用环境、营运可操作、风险分散调控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压力和挑战面前,我们一方面需要从量和质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国家经济新格局健康发展的力度,另一方面,又必须有效解决金融和实业‘两张皮’的问题,缓解投融资机构和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亟待解决的难题。”杨帆指出。

    党均章更为具体地指出,近两年国内融资结构或者融资需求的新变化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从去年开始,中国社会存在着“存量债务资本化”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处于下行期,中国经济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企业,包括各金融机构,要去降低债务融资比例,降低债务杠杆。

    第二就是“增量融资股权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倡导的关于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融资,各类工商企业对于IPO的需求,已经带动了各类基金的火热爆发。目前在中国境内,形成了包括产业基金在内,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以及并购基金等各类新的融资工具。

    新需求催生新模式

    巴曙松认为,融资创新的第一条主线是要学会从重资产经营转到轻资产经营。因为银行偏好有资产抵押担保,但往往是重资产行业更容易做资产抵押担保;而在经济结构调整期,重资产行业恰恰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融资模式,就会把宝贵的金融资源支持给了该淘汰的这些产业。

    党均章表示,今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在融资端出现了一种亦股亦债的融资需求,既不是传统的以信贷为主体的间接融资需求,也不是直接的以股权为主体的股权融资需求。政府、企业需要这种产品既可以当债务,也可以当股权;既可以当股权,也可以当债务。这类产品,诸如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永续债、可转债、优先股、产业基金等等这些产品。这类产品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政府和企业的债务杠杆,另一方面从投资者的角度,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角度,当信贷需求下降以后,为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荒下搏取相对高收益的产品提供了比较可靠的渠道。因此,中国的融资结构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已经不能支撑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

    杨帆表示,应该以全新的银财团投资技术架构,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上台阶。一方面,当前的中国投融资绝不能再侧重于一个项目,局限于一个地区,而应上升到地区、国家和全球战略的高度和广度,创新投资理念和投融资模式。用政府、民间双重投融资资源和动力,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架构,构建全新的银财团投资技术平台,共同推动企业、行业、地区、国家和区域走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式发展、制造服务业三条路径。另一方面,以互联网金融业务框架整合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投融资资源,打造全新的“银财团”联动投融资技术平台。

    杨帆进一步解释,“银财团”联动投融资技术平台是银行把上市公司具体贷款的企业和银行、银团贷款联合起来。我们通过这种模式,把银团贷款和上市公司的企业联合起来,在互联网技术架构上形成一个投融资的银财团联动投资技术平台,形成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债权,保理联动和PPP闭环投资运维可持续发展,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提供智慧诚信型城镇化建设的融资、运维、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巴曙松认为,邮储银行引进的战投中有不少机构并不是银行业机构,其与邮储银行的互动可以形成创新。当前整个银行的转型在从“负债端主导”转向“资产端主导”,资金不成为问题,关键是怎么从融资端做出创新,而且把它模式化、制度化。在当前整个经济处于转型、银行业经营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对邮储银行的创新是寄予厚望的。

    《《《

    深挖消费金融潜力 布局“供给侧”改革

    12月11日,在“2015邮储银行高峰论坛”上,中邮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王蓉晖表示,消费在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消费金融作为助推消费的重要手段,也必然迎来发展的新要求。

    当天,国际金融公司金融机构局首席投资官员摩米娜、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星展银行香港首席执行官庞华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等一起对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市场潜力巨大

    王蓉晖表示,消费金融产业发展快速、潜力巨大。截至2014年底,我国整体信贷余额85万亿元,个人消费信贷余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仅为18.1%,而在美国,消费信贷占比超过60%,差距悬殊,相比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体量,消费信贷还有很大市场空间。预计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将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

    王蓉晖认为,新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为消费者带来多元化的体验和服务。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和发展,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逐步形成以“住房”、额度信用”、“汽车”为核心,以创新合作类贷款为特色的消费信贷产品体系。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已为超过300万城乡客户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消费信贷超过3000亿元,结余突破了7000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速近100%,其中向农村地区投放消费贷款占比近40%,增速为城市的1.2倍。

    庞华毅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他认为,因为中国市场化利率,现在利率在不断的下调,一个低利率的环境将会使信贷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使得它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所有这些都推动市场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以后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信贷市场的繁荣发展。

    “中国的消费贷款从2009年开始年均增长率是23%,这主要是76%的房贷,其中有20%是没有抵押的贷款。中国现在进入了一个富裕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中产人群产生了,我们相信以后将会在没有抵押的贷款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增长。”庞华毅在发言中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

    新技术促行业升级

    陈龙表示,金融的基础设施正在被改变,即对任何一个金融机构来说,至少需要两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第一个能力是渠道能力,就是连接资金两端的能力,这对任何一个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能力就是基于数据的风险甄别能力。移动互联改变了触达资金两端的方式,大数据也改变了甄别风险的方式。由于这些被改变,做消费金融的方式也在被改变。

    郭田勇表示,在消费金融领域,银行要朝着轻资产的方向走。做消费金融,要真正的做到商业可持续,就要通过创新。一个是要真正有效地把成本控制住。同时,又要形成一套好的风险管理模式。

    “消费金融服务本身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释放大众的消费潜力。方向在于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大众消费者快速提供定制化的消费金融服务。我们将更加聚焦在消费者个性需求的研究,由消费者自主的创造和定制个性化的消费金融服务。”王蓉晖表示。

    11月20日,由邮储银行发起成立的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开业。王蓉晖表示,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消费金融数据平台,利用地缘人缘优势与新技术的结合完善客户画像,为客户提供分层服务,提升数据化营销、风控和差异化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还将进一步升级消费金融运营体系。丰富产品体系,完善“信贷工厂”业务模式,在流程化、集约化、智能化作业的基础上,提升信贷全生命周期服务和风控能力。进一步整合消费金融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线下网点数量最多、线上功能丰富、多渠道产品和服务风格一致、用户体验良好的“O2O”立体化服务渠道体系。

    郭田勇表示,中国未来发展消费金融还要更多在技术上、手段上、理念上创新,发展消费金融未来金融服务的创新非常重要,无论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还是现在更多的采取大数据,都需要深入地进行拓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深挖消费金融潜力 布局“供给侧”改革

    下一篇

    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投资业务齐头并进 纵阖集团三大子公司分获金鼎奖三项大奖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