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环保PPP大热并非偶然 收费机制难题仍待解决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16 01:2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记者 李彪

    环保三大战役打响,短期内,三大领域的污染防治投资规模将达到8万亿至10万亿元。

    在巨大的资金需求面前,政府让位市场,一系列利好政策引导下,社会资本开始蜂拥环保领域,PPP一时间成为环保企业“跑马圈地”的有效手段。

    然而,疾速前行之后,环保PPP的“疲态”渐现,社会资本对环保PPP项目也开始从狂热追求,转变为谨慎、冷静。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大小环保企业又该如何把握住适合自己的发展机遇呢?

    作为刚刚上任的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对于环保PPP发展有深刻的体会,为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他作了履新后的第一次专访。

    谈环保PPP模式探索政策配套待完善

    NBD:近年来环保PPP大热,您觉得这是政策推动使然,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赵笠钧:首先PPP模式本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PPP是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专业化的公司来提供更有品质的社会服务,公众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追求更好的品质、服务诉求,必然会导致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开放。

    环保PPP也是一个政策推动的必然,因为环保市场是政策驱动的市场,加之环境问题欠债太多,要想在短时间之内解决,政府在资金上肯定有需求。

    所以,今天环保PPP的大热,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NBD:PPP并非新鲜的事物,既然是发展的必然,那么,从近年发展来看,环保PPP发展模式是否已经成熟?

    赵笠钧:PPP在国外有广泛的实践,中国也在很多领域进行了探索,并有成功的实践,财政部公布的两批PPP示范项目共有200多个,其中环保类的项目达到160多个,环保项目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当下民众对环境治理的渴望和政策推动的结果。

    然而,PPP模式虽然在其他一些领域已较为成熟,相关机制也较为清晰,但是在环保领域仍然缺乏很明确的收费机制。比如,河道治理属于基于效果的环境服务,治理效果如何评测,政府应该怎么付费,基于什么付费等都是新的问题。还有一些公益性环保服务,比如建公园、湿地等,没有现成的收费机制,甚至连效果评测的标准和体系可能都没有,在此情况下,环保PPP中更显出了政策配套上的一些缺失。

    当然,这也很正常,模式的探索、政策的配套都需要一个过程。

    NBD:近期,环境商会在对环保PPP进行调研时,发现应收账款延期或不足额支付、边界模糊责任界定难等六大类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呢?

    赵笠钧:收款难其实是以前BOT项目的问题,从污水、垃圾处理等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看,应收账款平均占到收入的50%。这一现状,实际上说明了这些行业收款相对不容易,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认为,需要做到“选得对,管得严,做得好”。选得对,就是要为对的客户服务,所谓对的客户,就是真正愿意为环保花钱的对象;管得严,是指一旦跟客户签订了合同,就要严格履行;做得好,就是交付给客户的成果品质要好。

    环保企业收不到钱,无非就是这三点出了问题。其实,我一直在呼吁整个行业,应该坚持做对的事情,为对的客户服务,对那些不想践行环保责任的企业,应该倒逼他们快点改变。

    谈发展机遇国企可借环保PPP突围

    NBD:您提到环保PPP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国有企业的布局明显较快,相对于资本雄厚的国有企业而言,小型的民营环保企业如何把握PPP发展机遇呢?

    赵笠钧:近年来,大型国企签约的环保PPP项目比较多。之所以签下这么多项目协议,是因为这些国企面临严重的转型压力,所以他们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的业务方向,环保成其方向之一。

    对于大型非环保企业签约环保项目的现象,这些大型企业的优势在于整个流域的综合治理、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等。但是,具体到如何实现水质达标,建立区域、流域生态系统,他们并不具有技术优势。所以,需要更多专业化的环保公司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为此,这些大型企业就会寻求对小型环保企业的并购或合作,这样一来,在这些大型企业周围就会逐渐团结起更多、更专业的细分领域的环保公司。

    NBD:对“十三五”环保产业发展您有什么样的研判,PPP将扮演什么角色?

    赵笠钧:“十三五”末期,也就是2020年前后,是大气十条、水十条的收官阶段,也是一些环境指标重要的节点年。在此期间,伴随着“十三五”发展,“十三五”时期将是各种因素叠加,是环境攻坚克难的关键期。

    环境规划从过去对总量指标的削减,转变为对环境效果为目标的追求,我们希望通过五年的时间,切实让老百姓看到污染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环境问题上,将来需要更多地投入解决看不见的污染,比如说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生态破坏等,可能在“十三五”之后,更多看不见的污染治理工作要启动。

    环境治理一定是基于三个因素,包括:政策驱动、资金保障、技术支持,三者缺一不可。从这三个因素来看,政策驱动的力度很大,形成了有效的市场;技术方面在个别细分领域虽有挑战,但总体来说,对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也无太大瓶颈;社会资本也很有积极性进入,但除了合理的利润预期,必要的收益保障和合理的退出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PPP对解决环境问题将发挥较大效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栗施路:阿里收购南华早报能否复制亚马逊式的成功

    下一篇

    钜盛华答深交所问:两倍杠杆收购万科4.97%股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