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国一直是赶超型的战略。赶超型战略的方向很明确,就是模仿、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现在我国的制造业产值已占据全球顶端,在很多技术上也处于世界前沿水平。这种情况下,需要自己开创更前沿、更具颠覆性的技术。可以说,我国的发展战略从此前跟随型的“后发优势”到目前开始强调引领型的“先发优势”。
每经编辑 冯彪
每经实习记者 冯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主任原磊
当前我国传统工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蓄势待发。“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产业新体系。中国经济正面临新一轮“腾笼换鸟”,破旧立新。
“新动力、新产业、新空间”已经在规划出台之前逐渐明晰。“中国制造2025”方案圈定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十年我国需要着力研发的领域。“互联网+”、大数据等发展方案也逐步进入实施。
这个转型调整期有何新特点,“十三五”规划又有哪些新提法、新论断,下一个五年我国的发展战略将有何变化,如何撬动新产业发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称NBD)带着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主任原磊。
制造业面临生产模式转变
NBD:当前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企业利润总额下滑,制造业PMI下降到荣枯线以下,原因有哪些?
原磊:实际上自201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速就开始放缓。我认为,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后,原来建立在低廉劳动力基础上的低成本优势已经失去。同时原材料成本、资源环境成本逐步上升,对我国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挑战。
当前全球经济都不景气,一方面外需下滑导致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减少,另一方面也影响在我国的投资。另外,当前也是工业转型的调整期,低端落后产业不能有效退出,被寄予厚望的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在短期内难以彻底取代传统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NBD:上述问题是否也要求我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原磊:两者并不等同。我国制造业一直面临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长期依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带来产能过剩、产品低端、适销不对路等问题。现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也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当然,工业增速放缓也可以增加转型升级的动力。地方政府需要鼓励工业企业转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企业来说,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也很难赚钱,也需要产品更新换代。
NBD:“十三五”时期作为旧产业退出、新产业进入的调整期,与原来工业转型相比,有什么特点?
原磊:一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瞄准了制造业的前沿高新技术,包括智能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但更大的不同,我认为是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在当前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生产模式下,生产的组织方式将从原来的集中生产、标准生产转变为分散生产、更个性化的生产。现在被广泛运用的“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变,很多传统制造业正在结合互联网创新业务模式。
企业要从模仿学习转向颠覆创新
NBD:当前传统工业产业增速下滑,但是新兴产业增长较快,是否需要加速旧产业退出,给新产业更多空间?
原磊:我并不认为有了新兴产业,旧的产业都会退出。这主要还是看市场需求,如果仍然有需求,旧产业同样可以存活,只是在生产方式上可能会更环保、节能等。而且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呈现差异,目前有些地区还以传统工业为主。
NBD:“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您如何看待这种发展战略?
原磊: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转变。此前,我国一直是赶超型的战略。赶超型战略的方向很明确,就是模仿、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我们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现在,这种赶超型战略不管用了。我国的制造业产值已占据全球顶端,在很多技术上也处于世界前沿水平。这种情况下,需要自己开创更前沿、更具颠覆性的技术。也可以说,我国的发展战略从此前跟随型的“后发优势”到目前开始强调引领型的“先发优势”。
NBD:您认为在开展前沿性创新研究中,政府和企业分别起什么作用?
原磊:我认为,在前沿技术方向上,需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依靠成千上万的企业去摸索技术前进方向。因为市场中的企业对技术方向是最敏锐的。我认为政府需要将精力放在基础性、共性技术,特别是回报率低的技术领域。“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提出设立“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我认为,这些实验室可以侧重在基础共性技术方面进行研究。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