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诺银华欲挂牌新三板 主营:催债

    2015-10-22 00:51

    用通俗的说法来解释,一诺银华就是一家专治各种逾期欠款的公司。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阳戈    

    ◎每经记者 赵阳戈

    “有人生信条、有为人信念、有做事信心、有个人信誉”——当你看到这样一种企业理念时,你觉得这是一家什么行业的公司?金融、地产还是传媒?

    不!都不是——这是一家催债公司官网发布的企业理念。

    新三板即将迎来一位特殊“人才”——股转系统显示,昨日(10月21日),一家名为一诺银华的公司公布了公开转让说明书。

    该公司主要业务为以服务外包方式从事银行信用卡为主的个人信贷产品及其他信贷产品的催告及咨询服务业务,收入来源主要是根据逾期欠款的实际回收金额收取服务佣金。

    用通俗的说法来解释,一诺银华就是一家专治各种逾期欠款的公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一诺银华业务规模快速放大,201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515.98万元,超2014年全年,但利润则为亏损,人均营收仅为3.01万元。看来,这个特殊行当也并不容易做。

    上半年人均营收3万

    一诺银华10月20日发布了公开转让说明书,立刻吸引到市场关注。

    一诺银华的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以服务外包方式从事银行信用卡个人信贷产品及其他信贷的催告及投资咨询服务业务,至今已有6年多的运营经验。

    针对银行或金融机构委托的各项逾期应收账款,公司主要通过电催及外访两个团队对所有案件实施细致处理,配合催收信函,公检法协调,各类信息查询渠道,并依托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对委托案件进行全过程、实时、动态管理;催告过程全部录音,并将电话、上门及信函等多种催收方式完整记录,形成完整的记录留底。

    催告过程中,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查找债务人相关信息,修复失联率;对部分案件,通过与外部渠道合作,加强回收力度。同时,利用数据系统及专业客服人员,为客户提供完备、详尽的数据分析,为其风险防范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该公司在全国北上广深等37个城市开设了分公司。截至2015年6月,在职员工504人,从年龄划分,20~29岁的员工最多,为316人,占比62.70%;从区域划分;华北地区在职员工最多,为162人,占比32.14%;按学历划分,大专生最多,为231人,占比45.8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诺银华高管履历也颇为丰富。

    副总经理宝音是一位“80后”,曾在部队服役,担任过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聘任制司法警察,此后担任过某公司法务主管,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他还曾担任知名传媒集团贝塔斯曼旗下的上海贝塔斯曼商业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又如副总李东,他曾任辽宁省抚顺市政府秘书处秘书、新华社大连通讯站助理编辑。

    中信银行是大客户

    至于一诺银华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根据逾期欠款的实际回收金额,结合客户的综合考评体系(包括服务质量、操作规范执行情况、定期检查情况、投诉率、回收率、服务覆盖率等多重指标),以及公司提供其他附加服务来确定具体服务佣金。业务人员在委案期间内根据客户定期提供的对账单跟进债务人还款情况。公司在委案期结束时通过邮件与银行等机构核对案件回款金额及应计佣金,双方核对无误后公司向客户开具服务发票,客户按照协议约定与公司结算佣金。

    从数据来看,一诺银华确实在快速发展中: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1~6月,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16.25万元、1307.48万元和1515.98万元。而截至2015年6月,公司在职员工为504人,上半年人均营收仅为3.01万元。

    不过,虽然营业收入快速放大,但一诺银华净利数据却暂时不佳: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1~6月,该公司分别亏损131.28万元、832.75万元和649.34万元,在2015年6月获得股东3500万资金注入前,净资产为负数。

    记者注意到,一诺银华的毛利率数据也呈现下滑态势,公司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1~6月的毛利率分别为32.96%、14.61%和17.15%。

    不过,对于扭亏为盈,一诺银华还是表现出了信心,认为若公司继续保持当前的收入增长速度,预计将在短期内实现单月盈利,并最终实现年度盈利。

    记者注意到,一诺银华或多或少还面临一些其他风险。比如,公司表示,当前业务发展仍处于快速成长初期阶段,公司初步资源积累刚刚完成,对部分下游客户的依赖度还较高。报告期内,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1~6月,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6.03%、75.95%和74.50%,其中对中信银行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5.40%、44.25%和44.06%。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上汽乘用车首推MG3SW “参战”小型SUV市场

    下一篇

    交易双方没谈拢 攀钢钒钛难甩“卡拉拉”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