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车巨头Uber曾在出行领域掀起一场“互联网+出行”的飓风,但目前Uber却深陷刷单风波。昨日,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会后首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了刷单的问题,其透露,Uber已成立由硅谷工程师组成的反刷单小组。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记者 吴林静
全球专车巨头Uber曾在出行领域掀起一场“互联网+出行”的飓风,但目前Uber却深陷刷单风波。昨日,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出席了2015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开幕式,会后首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了刷单的问题,其透露,Uber已成立由硅谷工程师组成的反刷单小组。
今年4月刚加入Uber的柳甄,还有这样的身份标签——柳传志的侄女、滴滴快的总裁柳青的表妹。记者昨日就针对与滴滴快的等对手的竞争,以及国内专车新政等问题,对柳甄进行了专访。
硅谷工程师研究反刷单
起源于旧金山的网络租车平台Uber,曾以迅雷之势给中国的出行产业刮来了一场“互联网+”的飓风,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出行方式。
当时,尚未合并的滴滴、快的等本土竞争对手出现后,为了杀出重围、拉拢司机进驻平台,各家都开启了高补贴的奖励模式。
司机们清楚,高补贴不常有,得抓住风口上的好日子,有的选择不停跑单,有的则不择手段地刷单。“1个月挣30万”、“3个月轻松刷20万”,一个个空手套白狼的造富神话在几个“烧钱赚吆喝”的专车平台上流传。
刷单业务甚至已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有媒体近日卧底Uber司机刷单群发现,司机不仅能在行驶中任意挑单、刷单,甚至车一直停在车库,也能用手机插件、修改器把补贴弄到手。
在柳甄看来,刷单问题是“任何O2O产业都会面临的调整”,而且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都说中国的刷单很严重,其实我说印度的刷单也很严重,在Uber扩展的全球350多个城市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刷单问题”。
对于未来这63亿资金的去向,柳甄表示将投入到研发、创新、工程中,“希望在武汉建立卓越人才中心(COE),这是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在南亚、美国也有,比较集中地对数据、后台进行支持。还将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
柳甄还告诉记者,Uber未来将进军中国100个城市,凭借互联网公司的轻架构,三个人的团队就能打下一个城市,不惧怕滴滴快的的竞争,“我希望看到的是百花齐放的市场,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需求,一起把这个市场蛋糕做大”。
有业内人士统计,今年6月左右,某电商买卖了20万左右的Uber乘客账户,而更多大量批发的用户是通过电话、QQ等私下手段完成接洽。据估计,通过刷单所产生的虚假订单总量超过百万,而这些订单都被计入了Uber的订单总量中。
有人说,刷单刷掉的是共享经济的诚信与未来。为肃清“共享经济的毒瘤”,有关部门也祭出重拳。近日,滴滴快的联合北京、上海警方连续破获两起利用专车平台进行恶意刷单,非法套取补贴获利的案件,其中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已对涉案人员批准逮捕,予以诈骗罪犯罪入罪定刑;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已对涉案人员刑事拘留。“Uber在刷单问题上有很多年的治理经验,Uber专门有个反刷单小组,全部都是由硅谷和中国的顶尖工程师组成,专门处理刷单问题。”柳甄告诉记者,当刷单达到一定规模后,只能是靠技术手段处理。
不过反刷单的成效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显著,刷单团队似乎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趋势。有媒体称,刷单的技术团队能够根据Uber的新版本进行更新。采访中,柳甄面对这个问题也只能笑笑,表示“反刷单小组在不断研究”。
拥抱新规并因地制宜
本月,争议已久的互联网租约车业务终于等来了相关监管措施。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与《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各方利益博弈中,网络约车这种交通新业态亟须解决平台合法的危机。
《办法》规定,申请从事专车经营的平台方,除了要求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的服务能力外,还需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平台数据库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境内等,并向道路运输管理申请获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才能开始营运。
“我们很欢迎新规的出台,这和我们的预期没有多大差别。”新规对专车接入私家车服务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外界认为这会冲击到Uber所在的专车领域,但柳甄对新规表现出了意料之外的接纳。柳甄表示,新规出台前,Uber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起码有了一定的方向,出台这些措施,怎么执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实,纵观互联网界,海外公司进入中国,不少都面临水土不服、走不下去的问题。柳甄对此表现得很坦然,她表示,对于全球各国不同的国情,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Uber有一套自己的打法,那就是:地方政府主导制。
柳甄多次强调“出行是城市化为中心的事情”,Uber结合当地城市的特点,按照新规很好地执行、落地,“既满足市场的需求,又能满足市场的稳定和谐”。
对于新规,Uber针对自身业务作了详细研究。柳甄表示新规中没有明确价格,“这应该是市场决定或者政府主导,给各地政府留下了很大的弹性空间和自主权,Uber将制定适合当地的政策和产品”。
至于专车司机的身份合法性问题,柳甄提到平台上大部分是兼职司机,75%以上的司机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个小时,“对于这样的群体,Uber正在跟地方政府进行协商和沟通。”
投资63亿将投入研发
中国市场对Uber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曾公开表示,“中国市场是Uber尚未挖掘的最大市场之一,其潜力超过美国市场。”为了攻下中国市场,Uber首度在美国本土之外设立单独实体运营,由中国本土团队运营管理,并独立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中国Uber启动融资以来,过程一波三折:7月财务数据被曝光;8月“Uber中国融资搁浅”的传言甚嚣尘上;直至9月初,卡兰尼克来华,亲口向媒体证实12亿美元融资已经到账,传言才停止。与此同时,竞争对手的步伐也未停止,滴滴快的近期刚刚结束了新一轮30亿美元的融资,神州专车宣布获得5.5亿美元B轮融资。
不久前,Uber宣布正式入驻上海自贸区。有趣的是,凭借高达21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金额,这家名叫上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黑马”,一跃成为了上海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与此同时,Uber在华业务也已全部迁移至中国境内的服务器运行,公司加快本土化的意图十分明显。此外,Uber还承诺,未来在中国投资总额将达63亿元人民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