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间,停牌近2个月的千山药机(300216,SZ)发布金额近4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告,发行数量将不超过100832281股,发行对象长沙华福康投资有限公司、长沙君清投资有限公司等已与公司签署了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
千山药机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9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之后的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千山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超导磁共振系统核心部件和智能电子血压计佛山产业基地项目、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千山药机立足传统业务,谋求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转型的方向已明朗化,即装备产品从单一制药装备调整为制药装备、包装装备、医疗器械装备公司。同时,今年上半年千山药机已投资或控股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多个领域,此次募集的近40亿资金无疑是各个投资项目扎实推进的最有利保障。
瞄准医疗器械6000亿市场
2009年我国新医改启动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将保持高增长势头;到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60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18.62%。这对国内诸如千山药机等企业而言,医疗器械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千山药机在公告中表示,募集资金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升级装备制造业务板块,推进医疗器械业务发展。“公司立足主业谋转型,充分利用在制药装备制造领域的丰富技术经验,持续增加在主营业务板块的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升级装备制造业务板块;并且充分谋求资源整合,并购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装备业务资源和技术。”
可喜的是,千山药机在医疗器械领域经过探索和布局,已经在相关领域完成了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公司已经成功研制了药房自动化设备,并通过对德国R+E公司的战略收购,已合作研发出了满足国内无菌采血针生产需要的采血针自动组装贴标机、预灌封注射器生产自动线、一次性输液器生产自动线等系列无菌医疗器械自动化装备。
千山药机认为,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前述研发成果产业化,进一步丰富公司医疗器械业务产品线。同时,公司也在医疗器械领域积极研发投入,已经完成了超导磁共振系统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研发,并积极实施对便携式血压监测系统(智能电子血压计)等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产品的布局。
精准医疗布局初见成效
在千山药机此次庞大的非公开发行预案中,除医疗器械之外,精准医疗成为公司着重投入的另一大焦点。
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启动精准医疗计划,并在2016年财政预算中安排2.15亿美元经费。我国也于其后不久成立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并规划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
在这样一场巨大的“风口”,千山药机此前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基因芯片业务开始发力,收购的宏灏基因而在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07万元,占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29%。
但显然,宏灏基因的初步显威仅仅只是千山药机切入精准医疗的一个环节,其背后牵涉的是更为庞大的慢性病精准管理与服务领域。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经确诊患者已达2.6亿人,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由于慢性病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达366亿元。
千山药机表示,公司在做大做强传统主业的同时,围绕着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精准管理与服务领域的资源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具备产业化条件。
“首先,公司子公司宏灏基因已经掌握了‘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和‘基因芯片及试剂研制’两大核心技术,基因检测芯片已于2014年底进入量产和市场化推广阶段;其次,公司即将完成对三谊医疗增资控股,将对便携式血压监测系统(智能电子血压计)即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产品的布局;此外,公司已经初步搭建了由20余位来自腾讯、阿里以及搜狐等互联网企业的专业人士组成的互联网技术团队,为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实现‘线上+线下’运营提供(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
事实上,千山药机试图打造的正是集“基因检测+远程医疗+实时监测+私人定制健康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于一体的有特色的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拥有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中央中心、远程医疗及大数据中心、医疗器械及药品配送中心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300个“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区域中心”。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每年为300万名高血压患者提供慢病精准管理的服务,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最佳“慢病管理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探索精准医疗行业发展新模式。千山药机还表示,该项目投入运营后将逐步开发盈利模式,目前已经具备可行性的包括基因芯片检测服务收入、可穿戴智能电子血压计销售收入以及健康管理服务收入;未来还将通过开发药品销售收入以及大数据增值服务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以来,千山药机收购频频,持续推进多元化转型发展。在今年8月,更是豪掷50亿元与佛山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建设医疗器械装备大健康产业基地。
(市场资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