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司债近期疯狂的原因,有观点认为,主要原因是资产配置荒开始蔓延,尤其是股市的持续下跌,致使大量资金转移到了公司债市场。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稍显陌生的公司债,到底是什么?此轮疯狂的背后,隐藏着哪些风险?
每经编辑 姚祥云
尽管自6月以来公司债市场发行量井喷,但相比股市出逃的万亿资金量,公司债市场依旧供不应求,导致发行利率不断刷新最低纪录。
数据显示,上证指数自6月12日创下5178点阶段新高后,出现大幅下跌,截至9月25日,报3092点,较6月最高点跌幅达40%。随着行情的下跌,成交量也大幅萎缩。据统计,沪深两市成交量从5月28日创下2.36万亿元新高后,截至9月25日,已急剧萎缩至5500亿元,成交量大幅减少了1.81万亿元,幅度达77%。
"股市震荡让不少资金回流至债券市场。除此之外,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也使得大量资金进入债市,降低了债市的发行成本。"北京一位债券研究人士分析道,"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银行惜贷,找不到好的实体项目,对于想追逐高收益的资金而言,目前仍具刚性兑付性质的公司债成为了最佳投资品种。"
另外,促成公司债疯狂的另一剂火药则在于杠杆率放大。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样,同样具备加杠杆的功能。一般7天质押回购较多,利率在2.4%左右。简而言之,机构将手上的债券以一定质押率质押,获得的融资再买券,相当于花同样的钱购买了更多债券。
风险:信用违约风险需警惕
对于目前公司债火爆,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已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并可以与之前5000点股市有三个相同特征。
华创债券团队则认为,目前的债券市场和5000点的股市一样:估值太贵、杠杆太高、市场情绪很火热。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债券市场出现大幅调整。
首先,债券收益率太低,估值太贵。虽然公司债的发行利率不断创出新低,但这一利率水平与当前的信用风险并不匹配。另外,从发债成本来看,尽管现在银行理财和保险配置需求旺盛,但是也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债券利率已经无法覆盖它们的成本,即使未来银行理财的发行成本可能还会缓慢下降,但是要覆盖成本的难度也较大。而保险的成本则更为刚性,下降速度更慢。华创债券团队解释道。
民生宏观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同样表示:"现在公司债和信用债都疯狂了,房企开心了,债务负担重的非标被置换成4%-5%的公司债了,同样爽的还有地方政府,3.2万亿元地方债发了一大半资金面也没有紧张,谁让钱这么多但找不到配置方向呢?值得深思的是,如此凶猛的加杠杆做债和刚过去的股市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对于火爆的公司债而言,除了去杠杆化风险外,信用违约风险同样需要警惕。
两单国企债违约更是给市场敲响警钟。9月中旬,中国债券市场第一单国企违约案例的天威集团发布公告称拟申请破产重组。不过,分析人士表示,天威相关债券最终受偿率仍不乐观,兑付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外一只出现兑付危机的国企二重集团虽然也发布公告由大股东国机集团收购债券本金,但国机仅保障本金,投资者同样遭受了利息损失,也因此成为第二起国企违约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四季度低评级债券规模比前三个季度都要多。中金公司的最新研报认为,信用风险仍处于持续发酵而不是收敛的过程中,企业再融资风险在加大而不是减小。
华创债券团队认为,二重中票或将违约的事件可能对目前信用债市场带来一定冲击,尤其是低等级的重工业行业的品种,信用利差可能明显扩大。
更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信用债本身出现违约,比如,某个发债主体不能及时兑付本息,则犹如多米诺骨牌,杠杆资金连带受损,扩大影响面。
区别:公司债与企业债有六大不同
前面谈了很多公司债的情况,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司债?公司债和企业债到底有何区别呢?下面分别来谈一谈。
公司债是指资金需求者(发行公司)发行债务凭证予资金供给者,约定其票面利息计付及本金之偿还方式,此债务凭证即为公司债代表发行公司之负债,于该公司债存续期间内不论其获利情况如何,均需依发行条件按时支付一定金额或比率之利息并依约按按额偿还本金。公司债是一种风险和收益均介于国债与股票之间的投资品种,适合有保值增值强烈需求且又不愿意承担过大市场风险的投资者。
至于公司债和企业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
一是在发行制度上,公司债采取核准制,由证监会进行审核,证监会有权决定是否准许其发行,对总体发行规模没有一定的约束。企业债采取的是审核制,由国家发改委进行审核,发改委每年会定下一定的发行额度。
二是在发行条件方面,公司债相对比较宽松。
三是在担保上,公司债采取无担保形式,而企业债要求由银行或集团进行担保。
四是两者在发行定价上也有显著的差别。公司债的最终定价由发行人和保荐人通过市场询价来确定,类似于A股和可转债的定价。而企业债的利率限制是要求发债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
五是发行状况方面,公司债可采取一次核准,多次发行。企业债一般要求在通过审批后一年内发完。
六是公司债在信用评级制度方面有所突破,可以说与国际接轨。也即受托人对公司的管理状况要定时跟踪,进行信息披露。
(每经网综合一财网、北京商报、银率网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