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欧亚经济论坛首次被纳入国家层面全面统筹,首次吸引国外政府机构在论坛框架下举办活动,这意味着其被列为“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后,开始在国家战略框架下运行。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静
◎每经记者 张静
被列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后,2015欧亚经济论坛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意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论坛组委会获悉,本届欧亚经济论坛首次被纳入国家层面全面统筹,首次吸引国外政府机构在论坛框架下举办活动,这意味着其被列为“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后,开始在国家战略框架下运行。
“创新合作模式,共享丝路繁荣”为本届论坛主题,“这次论坛旨在通过政商学界的广泛对话,破解制约区域合作的各类障碍壁垒,探寻欧亚各国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模式,引领区域合作不断迈向纵深。”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人士告诉记者。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西安,借势“一带一路”及欧亚经济论坛契机,希望在新一轮国家战略下能够“弯道超车”,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纳入国家层面统筹
公开资料显示,欧亚经济论坛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为主体的政商学界对话平台。论坛永久会址设在西安,每两年举办一次。截至2015欧亚经济论坛,该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从2005年至今的10年里,为构筑欧亚各国之间更为密切的互利合作关系,实现消除壁垒、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上述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人士表示。
记者注意到,欧亚经济论坛亦从最初区域城市之间的零散交流,上升为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从地方政府层面逐渐走向国家层面,2015年更是被纳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明确将欧亚经济论坛列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
纳入国家战略后,论坛的举办显然与以往的规格和主题相比有了微妙变化。据上述秘书处人士介绍,“这次欧亚经济论坛的亮点之一是,首次纳入国家层面统筹管理,实现了论坛机制化建设的新突破。首次吸引国外政府机构在论坛框架下举办活动,实现了论坛国际化的新突破。”
2005年11月,首届欧亚经济论坛举行,论坛主题为“搭建中国中西部与中亚及俄罗斯相关地方区域经济合作”,设全体大会和能源、旅游、金融、合作四个平行分会。
2009年的第三届欧亚经济论坛以“携手合作,促进经济复苏”为主题,习近平出席欧亚经济论坛时强调指出,欧亚经济论坛为欧亚各国拓宽合作空间、推动共同发展、增进友好交流的平台,希望欧亚各国充分利用欧亚经济论坛这个重要平台,继续加强交流、深化合作。这也是国家领导人首次为欧亚经济论坛定调。
第五届论坛13个城市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在第六届欧亚经济论坛召开之前,其被列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而为了落实“一带一路”,西安还启动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建设。
探讨丝路合作与创新
记者从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获悉,论坛10年来成果斐然,据统计,10年来累计促成项目合作意向70余个。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合作模式,共享丝路繁荣”,该主题旨在通过政商学界的广泛对话,破解制约区域合作的各类障碍壁垒,探寻欧亚各国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模式,加快提升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引领区域合作不断迈向纵深。
本届欧亚经济论坛在会议设置上除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方合作圆桌会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务实合作圆桌会议、欧亚经济综合园区论坛、西安-欧亚经济合作投资洽谈会等重要会议外,亦有金融、科技、文化、旅游、人才等平行分会。
在创新合作模式的主题下,论坛内容着重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五通”任务、上合组织区域合作优先领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注热点等三个方面,对话领域和内容板块融合地区热点、国家战略、陕西及西安元素。
事实上,在此次论坛之前,关于丝路沿线各国创新合作方面,西安已开始破题。由中俄两国层面合作的重点项目中俄丝路创新产业园,被视作是打破区域合作壁垒的创新之举。记者从沣东新城管委会获悉,中俄丝路创新产业园已开始在俄方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共同建设,“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项目实现中俄双方企业资源共享,有助于丝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实现互利互惠。有望为我国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沣东新城管委会相关人士称。
本届欧亚经济论坛是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十大平台后首次举办,其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金融货币、文化旅游、高新科技、生态环保、人才开发等方面的对话交流,切实发挥论坛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以欧亚经济论坛为契机,西安对外开放格局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西安正试图借势超车,构建全新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战略,欧亚经济论坛被列为丝路经济带的建设平台,在诸多利好下,西安将不再边缘。”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教授表示,西安作为古丝路起点,相比沿线城市在向西开放中具有更好的区位优势,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能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