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栗施路:联储加息缓冲期的要务是挤压全球套利空间

    2015-09-21 00:25

    每经编辑 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    

    ◎栗施路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9月利率会议结果于18日出炉,不加息的决策被更多地解读为推迟加息进程。可见,市场预期的大方向是美联储早晚要加息,而且很有可能是今年底。

    从市场反应来看,如果9月美联储的加息如期而至,加息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因为只有打破预期的货币政策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实际上,加息周期的话题炒了这么久,各利益相关方有充分的时间提前作出应对加息周期的布局,因此美联储9月加息将收效甚微,相信这是其考量的主要因素。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状况也是美联储不加息决定的主要因素,但笔者认为并非如此。没有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制定,会着重考虑对另一个国家的利益影响。除了市场反应会成为重要考量因素以外,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牵涉美元利益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正如FOMC给出的声明和近期美国的就业及价格数据,美国的经济正在扩张初期,失业率在下降,但是目前国内国际金融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美国股市空头和借贷成本增加而造成的流动性紧缺问题,欧元区的政治和经济不确定因素,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股市波动异常等因素。

    为了保住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的胜利果实,顶住较低通胀率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美联储只是暂时推迟加息,相信今年内是否加息这个话题还将持续引发争议。

    不过,从FOMC的会议来看,美联储主席耶伦很有可能再一次“跳票”。也就是说,12月美联储仍然有可能宣布不加息,因为货币政策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这一主要功能已经被预期消化殆尽,这是一种声音。

    机构分析的另一种结果认为,本月联储不加息决议已经开始影响机构的预期,多数机构不排除明年才加息的可能。因此耶伦很有可能打破这种预期而选择年底加息。

    笔者收集的分析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巴克莱方面称,由于9月不加息的决策,美元很可能短期内下跌,因此不排除12月加息的可能性。同时预测加息时点可能会在明年3月。欧洲分析机构称,欧洲量化宽松将继续至明年,以应对美国在加息周期中的不加息时间段。

    全球经济放缓与股市债市以及部分汇市的波动,市场已经有目共睹。美联储这次不加息决议在打破预期的同时,也是给了各经济体调整准备的时间来共同应对加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挤压套利空间与维持经济稳定。

    从汇市角度来看,最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涨有跌,套利空间已经缩小但稳定性依然不足。笔者预计,即使美联储今年加息,也不会造成人民币短期内大幅贬值。

    从A股方面来看,美联储加息预期对A股的影响相对较小。一是目前A股市场仍存在一些乱象,这些事件对A股直接的影响远大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二是股市的流动性已经降低很多,资金对于国际事件与国际货币商品的反应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从债市角度来看,联储推迟加息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公司借债方面,由于进出口行为调整、降息降准、简化债券发行等一系列政策,企业变得压力较小。有更多的时间缩小美元融资规模,购买相关货币期货锁定周期风险,降低企业对美元的依赖性,则可以进一步缓解美元加息所带来的影响。

    (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熔断机制今日结束征言千股跌停难根除

    下一篇

    余丰慧:美联储按下加息暂停键风险或许更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