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私募:融资余额下降或已触底

    2015-09-08 01:05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记者 杨建

    2014年,两融余额开始爆发式增长,展现出市场非理性的一面,丰厚的赚钱效应使不少投资者狂热加杠杆,但也埋下了大跌隐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2015年6月中旬之后指数与两融余额的深度回调,也令融资客更清楚地意识到杠杆工具的风险,更促成7月之后投资者主动降杠杆,自发推动两融向健康投资回归。有私募认为,融资余额下降的趋势或已触底。

    8月中下旬两融余额猛降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14年5月之前,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一直在4000亿元之下。随后的几个月,两融余额稳步上升,融资业务也进入了快速扩张期,2014年12月,A股融资余额站上1万亿元新平台,实现量的突变;随着指数走高,2015年融资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2015年5月,A股融资余额达到2万亿元水平,在半年内实现了融资余额翻倍,但这一水平只维持到今年的5月和6月,随后A股进入去杠杆模式,融资余额持续下降,至今已跌破万亿元大关。

    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融资融券余额为10592亿元。8月上半月,随着A股企稳反弹,两融余额一度出现缓慢回升。但随着8月18日股市再次出现暴跌,两融余额出现“十连跌”,余额减少3335.91亿元。特别是8月21日~26日,在大盘连续下挫中,两融余额5个交易日日均减少559亿元,显示出融资盘或遭遇大规模强平的迹象。

    一位私募表示,杠杆交易是把“双刃剑”,对股市具有助涨助跌的作用,融资余额持续回落,给A股资金面带来一定的压力。随着融资交易降温,也使A股成交额明显回落,沪深两市成交已告别单日超过1万亿元的“常态”,由于量能难以放大和融资净流出的影响,A股反弹力度受到制约。

    上述私募还表示,按照主要成熟市场的规律,一般融资总量占市场总市值的比例在2%左右比较合适,A股融资融券余额维持在1万亿元左右比较合理。上证指数最近两天在3000点附近企稳时,融资净流出有所收窄,或意味着融资余额下降趋势已触底。

    监管层连续出招收效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海外成熟市场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例大致稳定在1%~2%的区间,但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的活跃市场,该比例也曾达到5%左右的高位。一般融资总量占市场总市值的2%左右,对A股市场而言,这一比例大致相当于1万亿元的融资总量。这意味着暴涨过后,投资者开始意识到杠杆工具所蕴含的风险,两融格局开始向健康投资回归。

    记者注意到,此前为维护市场健康稳定运行,早在2014年末,证监会就集中针对券商两融业务先后展开过两轮规范整顿,并对违规行为给予暂停新开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账户3个月的监管措施。之后的2015年4月,证监会提出七方面要求规范两融,并提出“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不得为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提供数据端口等服务或便利”的要求。

    在管理层之外,部分券商机构也在积极行动。当大盘还在5000点高位附近震荡,申万宏源便将中国平安调出融资标的;此外,多家券商再次调高客户保证金比例,调低标的物担保折算率,这被市场视作A股开启降杠杆的强烈信号;进入8月,沪深交易所修改两融细则,将融券规则由T+0改为T+1,防止过于频繁杠杆交易行为可能会对市场秩序造成不利影响。此后,包括中信在内的多家券商宣布暂停融券卖出交易。

    记者注意到,2015年6月12日,证监会宣布就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沪深交易所也于同日就修订后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此次监管层对两融净资本的限定,目的主要是对券商的风险控制进行督导,从而降低杠杆。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是,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金额不得超过其净资本的4倍,在于合理确定了融资融券的业务规模,降低杠杆风险意图逐步彰显。

    业内人士表示,受监管升级、券商自查自纠、融资客主动控制风险等共同作用,相比最高峰时,当下两融余额降幅近半,投资者借道两融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显著加大,这也促使融资融券回归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两融加速去杠杆 仅3%标的获融资加码

    下一篇

    成交量陡降逾九成 期指“断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