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火了的野生黑枸杞你知道多少?最贵达三四千元一斤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8-31 21:21

    淘宝一位野生黑枸杞商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品质不同,最贵能达到三四千元一斤。”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吴林静 谢振宇    

    图为盗采者在草原上疯狂盗采。

    每经记者 吴林静 谢振宇

    突然间,黑枸杞就火了。

    一望无际的荒滩上,野生着黑色的枸杞,商家宣称能降压、降脂、降糖、抗疲劳、抗衰老还能抗癌,其干果的市价一度被炒到三四千元一斤。

    因花青素含量极高,被誉为“高原软黄金”,如今,也成了许多人眼中能发家致富的“黄金”。

    事实上,据国家相关的草原草场管理办法,盗采盗挖野生植物被明令禁止,然而这阻挡不了当地农户的违法采摘,以及外地人的疯狂抢摘。

    卓创资讯中药分析师张斌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建议,未来黑枸杞产业的发展,希望能大力发展家种技术,缓解供应紧张,同时通过指导、政策限制,避免农户破坏性地得到眼前的利益。

    市场价格被爆炒

    这几年,每到8月,大西北的草场上就涌动着一股“淘金热”。

    “现在市场上,三四百元到千元一斤的黑枸杞流通占了大多数。”淘宝一位野生黑枸杞商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品质不同,最贵能达到三四千元一斤。”据其介绍,有些商家会精选一些走高端市场,价格自然比较高。同时,鲜果可能百元一斤左右,根据质量好坏价格有上下波动。

    这位商家所在地就是野生黑枸杞的主产地之一,青海诺木洪农场。其余的则散布在新疆、宁夏、甘肃等地。

    张斌曾从常年做枸杞生意的经销商、草场管理人员处了解到,全国普通枸杞产量约3000吨,相比之下,野生黑枸杞年产量可能不足百吨。今日,记者还从一位青海格尔木农户处得知,每位农户每天能够采摘的野生黑枸杞也就一两斤。

    据张斌介绍,农户采摘后,将“卖给大一点儿的贩子,贩子再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弄到交易市场交易,交易市场再给商店、药店供货。”

    货源稀少,加上近几年突然爆发的高人气,成为推高野生黑枸杞价格的幕后推手。

    有牧民向新京报回忆,外地人是在2011年前后来采摘野生黑枸杞的。据青海枸杞门户网站介绍,2012年央视第一次对黑枸杞进行了报道。此后,商家的宣传助推了这个西北野生果子走进公众视野。在全国多地可见的特产店中,野生黑枸杞被标榜成了“灵丹妙药”:能治疗心脏病、降低胆固醇,还能抗衰老、降血压。

    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最新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中以“枸杞”为关键词查询,仅有宁夏枸杞子被唯一载入,黑枸杞并不是官方认可的“沙漠药用植物”。

    张斌认为,野生黑枸杞只是西北地区的一种普通浆果,高得离谱的价格,显然超过了其本身的药用价值,“人们从心理方面把黑枸杞的功效夸张了”。淘宝商家亦对记者坦言,“黑枸杞肯定有它的滋补功效在,但毕竟不能算药”。

    呼吁培植家种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野生黑枸杞是简单包装后售卖,消费者直接泡水喝。也有一些企业进行了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做成保健品售卖给消费者。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目前野生黑枸杞产业链以农户、经销商为主导,少有知名企业介入。据choice检索结果显示,今年2月挂牌新三板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冬虫夏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黑枸杞的深加工产品。

    A股上市公司黑芝麻(000716)将黑枸杞列为黑色食品的代表产品之一,据其2014年年报显示,2014年中国黑色食品产量10.88亿吨,预计2015年黑色食品需求量为14.13亿吨,2020年将达到26.58亿吨。

    事实上,黑枸杞不仅有被爆炒的经济价值,被商家宣传出的药用价值,更是草原防风固沙的重要植被。

    在淘宝商家的介绍中,记者发现“野生自摘黑枸杞”成了宣传的噱头之一。

    据张斌了解,在甘肃玉门、宁夏等地有引种,但引种即使成功,产量、功效都会与野生的有差距,“可以说‘家种’这一块还是不成功”。

    家种产量、质量的不足,暴利之下,据多家媒体报道,野生黑枸杞遭遇了“灭顶之灾”。

    张斌告诉记者,有些引种甚至是把野生植株直接挖到自家地里,为了加快采挖速度,不少人采取剪枝、断根方式,野生枸杞苗遭遇毁灭性破坏。

    “大草原上的野生植物,政府明令禁止盗挖”,张斌介绍,根据相关的《草原草场管理办法》,政府限制甚至禁止对草原的滥采滥挖,从生态持续发展考虑,并没有鼓励野生黑枸杞作为发家致富的产业来发展。

    关于野生药材,国家近日颁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中提到,对于野生中药材要培植家种技术,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手段,预防野生资源枯竭,同时也解决供应危机,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张斌亦认为,这也是野生黑枸杞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链家杀入新房销售市场 欲终结传统代理行模式

    下一篇

    “消失”两年多 郎酒老板汪俊林正式“回归”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