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80后焦虑:为什么我们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大?

    邦地产 2015-08-16 11:41

    越来越多的“80后”要面临子女教育花费、养老开支、事业瓶颈等各种压力,很少人能够再通过买房、换房享受房产升值带来的财富大幅提升。但当和旧友财富差距越来越大,他们要怎么办?

    每经编辑 吴若凡    

    (本文原载于“邦地产”微信公众号real-estate-circle)

    80后的我们,特别是已经30+的我们,特别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30+的我们,是否开始觉得,我们最需要的生活技能,是格外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

    “小李,当初买了两套小面积的学区房,现在都快赚翻一倍了。后悔当初没和他一起买。”

    “小张,已经第四次换房了!每次换房后他的账面资产都升值了50%。他现在身家是我的2倍了,以前咱们可都差不多…”

    有没有发觉,老友饭局、朋友宴席上的话题,早已从学习、恋爱、结婚,变成了房子、身家。

    房子,的确是一个热门,却不让人轻松的话题。

    在不断上升的子女教育花费面前、不断增加的养老开支面前、并不明朗的事业竞争格局面前……很多人不敢像当年那样,为了买房透支太多未来,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无法享受房产升值带来的财富大幅提升,和旧友财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这对于步入中年的他们,也是一项危机。

    但,怎么办?

    我们的差距正在变大

    五年前,上海楼市流行着一句谚语“内环5万,中环3万,外环1万”。如今这句话已经改为“内环10万,中环5万,外环3万”。

    这背后真实反映着北上广深人们的换房压力:经过五年的打拼,好不容易收入比五年前有一到两倍的增长,再看看周围的房价,心又凉了一截。

    5万单价和10万单价的差别,并不仅仅只是价格翻了一倍那么简单,它可能意味的是迥然不同的两个阶层。

    生活在“10万单价”的社区,邻居素质、交友层级、小孩的交友圈子、周边配套档次,都会高端很多。而在“单价5万元”的社区,大饼油条之类的遍布,虽然很方便,但环境质量也可见一斑。

    值得指出的是,上海很多房龄超5年的住宅社区,在过去的5年里价格并未大幅上涨,因为质量欠佳的物业服务、老旧的社区设计、低端的基础设备等等,都是它们保值增值的天花板。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不换房”即意味着面临财富缩水。

    也由此,很多财富达人会在购买的期房交付5年后,就卖掉房子换房,以确保自己的财富,总是能在楼市涨潮期获得眷顾。但话说回来,对普通工薪族,想不断更新自己的房产,谈何容易?

    我们的职业并不稳定

    以房产为代表的资产财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或许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让人危机四起的,是职业的不稳定、低潜力。这个问题,邦爷想用“外企员工”的例子来讲。

    外企的白领曾是人们最艳羡的职业。当年,不少人甚至放弃稳定的公务员职位,去追求外企的高薪。但现在又有多少人削减脑袋想扎进公务员堆。因为如今外企员工面临的事业危机,或许更多更大。

    中国区作为外企的分支机构,主要承担的是服务、销售、战略执行等职责,研发和战略决策等更重要的责任,往往被总部牢牢握在手上,中国区往往从上到下掌握的实权或有限。

    另外,外资企业往往管理系统专业、成熟、制度化,且划分细致。这也意味着,不少外企工作人员的工作,或许更多是重复性、螺丝钉式的。

    这样的运作机制造会成两种现象:中国区的中层管理人员晋升非常困难,基本无法成为高管。中国区员工很难熟悉总部的战略轨迹,工作对能力和视野的锻炼空间或许也不如想象中的大。

    另外,外企受到世界经济影响非常大,在中国日趋开放的竞争环境下也可能难敌强势的国企和后起的民企,因而“裁员”的频率也极高。

    而且,外企“裁员”往往对准创造力和价值不大,成本却更高的“中年员工”,而非薪水更低精力更旺盛的“年轻人”。

    成为外企弃儿的老员工,年纪和阅历到一定程度了,往往自我创业的比例更大,但创业是一项“九死一生”的事业,成功的终究是凤毛麟角。

    对于这种境地,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就向邦爷感叹:与国门初开之时相比,外企员工的“超国民待遇”,早已不复存在。

    那该怎么办?

    案例讲完,我们回到那个问题——当我们的未来收入难以确定,而房子的账面价值差距越来越悬殊,我们该怎么办?

    先来看看阿里巴巴:2011年绿城遭遇危机时,马云曾经动员旗下员工“买绿城房!”。但实际上,“救绿城”只是一句口号,因为当时大部分的阿里员工买不起绿城的房子。

    但去年阿里巴巴上市完成后,很多老员工变成了新晋财富人士,“买绿城房”变成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所以,如果不能靠换房来确保自己的财富不缩水,那就全心全意投入一项靠谱的、有潜力的事业吧!

    而这个前提是,你要获得你个人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地方国资改革或接力央企 这些个股值得关注(附股)

    下一篇

    拿地8年仅开发1/3住宅用地 新鸿基成都ICC项目引质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