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被限制交易账户的第一宗罪,在于程序化交易的高频撤单行为,而非量化对冲策略本身;第二宗罪,撤单行为涉嫌干扰股价;第三宗罪,短线操作,利用救市套利。
自沪深交易所公布限制交易的34个账户,程序化交易就成为重点盯防对象,量化对冲也令人闻之色变。
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被限制交易账户的第一宗罪,在于程序化交易的高频撤单行为,而非量化对冲策略本身;第二宗罪,撤单行为涉嫌干扰股价;第三宗罪,短线操作,利用救市套利。
券商暂停融券交易,这意味着股票的高频交易几近停滞,而股指期货近期持续大幅贴水,尽管经历了股灾之后的量化对冲产品受到了银行资金的青睐,但机构表示暂时只能空仓观望。
被限账户祸起“高频交易”
7月31日沪深交易所公布了34个限制交易的机构账户,加上日前上交所限制了4个个人账户的交易,账户交易监管范围已从机构扩大到个人。
这些账户的投资机构不管来自境内境外,主要涉嫌操纵股价的嫌疑,一位受访的从事量化对冲的投资人表示:“套利本身并没有问题,这是允许的游戏规则,被限制的账户可能主要是中间有操纵股价的嫌疑,套救市的利,并且卖出的量特别大。”
受限账户中,从事量化对冲的私募账户居多,最引人注明的是盈峰资本旗下的4只量化对冲基金,还有表示要提起行政复议的2只盈融达量化对冲产品,以及被称与美国对冲基金Citadel关系密切的司度贸易公司账户。
“其实,监管层限制的是高频交易的撤单行为,而非量化对冲策略本身。”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证实。
国金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投资总监石宾表示,通俗地讲可以利用计算机选股以及自动下单的做法称为程序化交易,而量化对冲是一种选股工具,与程序化交易的概念接近,只不过程序化交易包括了选股、下单、执行整个交易过程。
而其中高频交易作为程序化交易的一种,被广泛应用在期货交易中,比如朱雀、重阳等知名的私募都比较擅长。据了解,股票交易只有少数私募或大户才会采用高频交易,并且规模较小。
撤单是如何影响股价的
目前,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主要在期货交易中采用高频交易,这主要因其T+0的交易制度。石兵介绍称,一直专注于量化对冲的国金证券资管团队,擅长的也是阿尔法策略和套利,股票高频交易需要通过融券实现,而公募和券商资管并不能做融券。
因此从受到限制的账户看,没有公募和券商资管账户,更多的是私募账户。而其中采用高频交易是账户受监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频撤单行为。
所谓高频交易,并非所有的程序化交易都能入围,而是指交易频次至少以每分钟、每秒或半秒计算的频繁交易。
一位曾任券商自营总经理的私募人士表示,高频撤单在高频交易中很常见,并不见得这些受限账户就是恶意做空。通常是高频交易系统将预先设置的股票交易大单自动拆成多个小单,然后每分钟发送到券商;如果某个小单不成交或不完全成交,该模块会在30秒后自动撤单,并按最新价格进行补单。
但高频撤单行为本身可以影响股价,这一说法得到了印证。石兵认为,当高频交易投资者挂出巨量单子买入或卖出,因额度太大通常都不能马上成交,投资者会根据这一信号调整挂单价格,然后高频交易投资者再撤单重新补单,从而影响价格。
这种情况对大盘股影响相对较小,而对小市值股票就很容易操纵股价。
不过按照目前中金所划定了在股指期货端“异常交易行为”的界限,即“单个合约每日报撤单行为超过400次、每日自成交行为超过5次”,这已经基本限制了高频交易的次数。
量化对冲空仓观望
按照中金所划定的界限,加上昨日沪深交易所修改两融规则,将融券T+0改为T+1,高频交易实际上已经受到明显的抑制。
而近期遭受质疑的量化对冲有点“冤”,实际上量化对冲产品由于回撤小,经历了股灾之后更加受到青睐。
据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私募证券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6、7月份股票型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为-2.7%,而量化型对冲基金却录得2.3%的平均收益,远远跑赢大盘。
“银行资金愿意流向量化对冲产品,因收益稳定回撤较小。”国金证券资管分公司投资总监石兵说道,其旗下产品今年收益30%左右,而回撤只有5^%,但短期量化对冲的机会不是很大。
他解释说,股票高频交易需要通过融券T+0实现,改为T+1而券商暂停融券交易就意味着股票高频交易几近停滞。而期货市场近期持续大幅贴水,比例甚至超过10%,量化对冲产品也很难做,暂时只能空仓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