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研中心前副主任刘世锦:中国经济并未探明底部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7-28 20:34

    “中国经济还并未真正探明底部,最明显的标志应该是高投资触底,目前投资增速还在持续回落中,并没有真正稳定。”国研中心前副主任刘世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每经记者 胡健

    “中国经济并未真正探明底部,最明显的标志应该是高投资触底,目前投资增速还在持续回落中,并没有真正稳定。”国研中心前副主任刘世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刘世锦是高层智囊之一,三年前他就曾提出中国将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观点。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稳定在7%。

    但他在今天(7月28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型再平衡”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就是高投资触底。

    刘世锦表示,以往中国经济高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可以解释85%左右的总投资变动。其中,制造业投资又直接依赖于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出口增长。

    最近数个月以来,中国投资增速已经从20%以上逐步回落至11.4%,仅在今年6月才止跌与上月持平,但是仍未明显露出底部特征。

    刘世锦说,一些市场指标可以和高投资触底相印证,但目前企业盈利增速为负,PPI已经连续40个月处于通缩区间,且同比跌幅超过4%,这说明经济仍然在探底。

    究竟原因在哪里?刘世锦认为,与需求端减速相适应,供给端要较大幅度减少产量、去产能,以期促进价格和利润回升。“目前钢铁等五大产能过剩行业的PPI已经达到负的20%,PPI负增长,这些行业就贡献了80%的原因。”

    目前发改委稳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而央行也在货币政策端连续进行降息和降准操作。

    但刘世锦认为,“中国式通缩”,是由于产能过剩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而形成的,并不是由于货币供给不足。价格低迷,是过去10多年重化工业高速增长所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与减缓了的终端需求相比而出现的产能过剩所导致。

    他说,这些行业经由洗牌实现相对收缩、达到供求平衡以前,价格和企业盈利能力都难恢复到可持续的水平。

    “五大过剩行业需要去掉20%-30%的产能,如果仅仅依靠市场可能行不通。”刘世锦说,可以探索减少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的交易机制,建立产能指标,这些指标可以交易,与目前的碳排放交易类似。

     

    上一篇

    中钢协:上半年钢企亏损扩大至216.8亿 亏损企业占比四成

    下一篇

    报喜鸟宣布转型重推全产业定制业务 计划三年实现百亿零售额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