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
近日,政府不断强化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继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传递出向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同时发力的政策信号后,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出稳增长“组合重拳”,着重强调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
尽管一季度以来稳增长力度不断加大,但截至目前,二季度的一些数据尚未明显回暖。在此背景下,如何稳增长、避免经济增速短期内过度下滑成为当前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受海外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出口年内很难有趋势性好转,因此,稳增长只能依靠投资和消费来拉动。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就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发展消费信贷特别是消费金融,可以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中国经济从投资依赖向消费主导的结构性转变。但由于居民社会保障水平难以在短期内显著提升,消费增速效果恐难立竿见影。
在消费、出口难以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增速的当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是短期内稳增长的有效手段。
从国家发改委频繁批复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来看,国家稳增长的意图十分明显。仅5月18日~20日,国家发改委就批复了9个重点领域建设项目,投资总计4587.68亿元。6月11日,发改委又批复了7个机场等相关建设项目,投资总计1267.2亿元。
有学者分析称,按照今年7%的经济增速目标和当前经济结构推算,出口疲软,预计最多贡献一个百分点的增长;投资和消费的贡献将分别占3%左右。我国2014年的GDP总量约为63.64万亿元。如果不考虑GDP统计中的价格指数等因素,2015年要完成7%增幅的目标,至少需要20.43万亿元的投资。
不同于口径更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这里的投资通常被认为包括设备、基础设施、房地产三大块。民生证券近期发布研报认为,今年要达到7%的GDP增速,全年基建投资需达到14万亿元。
地方稳增长政策也紧跟中央方向。5月份以来,10个省份相继出台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梳理各省稳增长的具体政策可以发现,地方稳增长政策涉及领域主要集中在重大项目投资(尤其是基建项目投资)、房地产、创业创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以及“互联网+”等领域。
毫无疑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拉动经济发展不能盲目加大投资,要切实提高投资的效率。
归结起来,有效率的投资大概有以下几个范畴:基础设施投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投资;高科技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现代服务业投资等。
事实上,政府新一轮投资的思路非常明晰:在投资方向上,补短板、调结构,以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在投资主体上,用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到1%的政府投资来撬动社会和民间投资;在投资方式上主要是PPP方式。
不过,眼下的问题是,这些重大工程项目能否真正落实还取决于资金是否到位。有专家分析指出,受整体经济放缓、投资环境变化、社会资本观望以及政府“懒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很多财政资金仍在“呼呼大睡”,这说明中国投资需求增长不足。
此外,PPP模式的推广仍然面临政府观念陈旧、项目盈利性差、民资话语权没有保障、政府契约精神存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投资效率、进一步推进投融资改革已迫在眉睫。要刺激国内经济体系的投资需求,还需要长时间的艰难转变。
(作者为《中国经济时报》社评理论部评论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