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阿里与富士康入股软银旗下公司 联手拓展机器人产业

    每经网 2015-06-18 20:05

    阿里巴巴、富士康将向软银旗下软银机器人控股子公司(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以下简称SBRH)分别注资145亿日元(约合7.3亿人民币)。完成注资后,阿里巴巴及富士康将分别持有SBRH 20%股份,软银则将持有60%股份。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孟庆建    

    每经记者 孟庆建

    6月18日,日本东京软银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及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宣布达成协议,阿里巴巴、富士康将向软银旗下软银机器人控股子公司(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以下简称SBRH)分别注资145亿日元(约合7.3亿人民币)。完成注资后,阿里巴巴及富士康将分别持有SBRH 20%股份,软银则将持有60%股份。

    2015年2月,软银就面向开发者以每台19.8万日元(不含税)的价格售出了300台Pepper机器人。Pepper除了人工智能之外,还配备通信功能,可与互联网上的云系统等联动。值得注意的是,Pepper的成本远远超过目前的售价,正因如此,软银希望通过与鸿海的合作来实现稳定生产以及降低成本。

    DT时代,阿里进军机器人

    软银计划从2015年夏季开始,在日本约2700家连锁手机店和网上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Pepper,估计月产量将达到1000~2000台。软银正在考虑面向中国及美国等进行海外销售,中国区业务将通过拥有其30%股份的阿里巴巴集团来进行推广。

    在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兼执行主席马云看来,人类社会正在步入Data Technology时代,工业时代把人变成机器,DT时代则把机器重新变成了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整理发现,马云已经在不同场合宣讲过"DT(Data Technology)数据时代"的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关键依赖大数据和云服务。阿里巴巴作为互联网巨头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这将为智能产品和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表示,阿里智能平台将在机器视觉、语音解析、家庭智能控制、智能网络安全等方面与SBRH建立研究合作和沟通机制,促进智能家庭在基础技术方面的积累和扩展。

    阿里还将借助自身的渠道优势、阿里云强大的存储、计算及大数据分析能力与SBRH联合开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方面的研究合作。

    阿里巴巴缘何投身机器人产业?业内人士分析,机器人产业的广阔市场是阿里考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比如我国就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是其中十大领域之一。

    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产业应用创造的产值为1.7万亿到4.5万亿美元;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报告称,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年增长达到25%以上,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助力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

    富士康对于"机器人"的兴趣由来已久。2006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就提出了发展机器人的规划,并聘请了一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化专家;2007年,富士康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2008年,富士康机器人开始投入生产;2009年,15款名为Foxbot的富士康机器人开发完成,并被应用于喷涂、装配、搬运等工序。

    特别是在2011年,郭台铭提出,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最终 "三年造一百万台机器人"。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整理发现,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进展并不顺利,一方面是目前的机械手臂精度达不到手机全部工艺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成本过高,国产机器人的每台售价可达六七十万元,低则十几万元,这是富士康现在依然保留百万级别员工的重要原因。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机器人的成本对于富士康来说算是很高的。"富士康2012年引入30万台机器人,至少需要投资300亿元;而3年100万台的计划,则至少需要投资1000亿元。"

    富士康对"机器人"的浓厚兴趣源自"招工难"背景。彭博社有文章分析称,自2006年以来,中国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工资差距缩小了50%以上。到2015年,大陆年轻务工人员数量会下降2000万,至5.05亿人,到2020年将再次减少2200万人,中国制造业面临非常大的工资成本压力。

    对于此次的合作,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兼总裁郭台铭指出,"富士康很高兴此次能与软银及阿里巴巴合作,共同努力推进机器人技术往前迈进一大步。机器人是富士康战略发展重点,我们将持续精进智能制造科技,全面实践工业4.0的愿景。"(实习生王志福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滴血可查癌症,3分钟出结果

    下一篇

    孙宏斌:佳兆业不值得收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