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3日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的集成伞业,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股价就最高涨了整整36倍!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其股价表现又为何如此彪悍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贾丽娟
◎每经记者 贾丽娟
进入6月,“中国神车”似乎已经“翻车”,但长江后浪推前浪,“神股”并没有从市场上绝迹。
比如,今年2月13日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的集成伞业(01027,HK),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股价就最高涨了整整36倍(公司发行价1.1港元,1拆25后,最高价出现在6月10日,为1.63港元,涨幅为1.63×25/1.1-1=36.05倍)!
那么,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其股价表现又为何如此彪悍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基本面难支撑暴涨
投资者或许很难想象,港股今年最大的牛股竟然是一只名不见经传的小盘股——集成伞业。公司股价在上市后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一路飙涨,涨幅最高达到36倍!暴涨之后,集成伞业的市值也从上市时的几亿港元迅速膨胀至最高200多亿港元。
按照一般的逻辑,投资者可能要问,这家公司是不是向市场讲了什么美妙的“故事”呢?但答案却是:没有。
资料显示,集成伞业是一家中规中矩的传统行业公司,其生产的产品是各类雨伞。招股书显示,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POE雨伞、尼龙雨伞及雨伞零部件(如塑料布及中棒)。公司主要市场在海外,近三年海外市场销售占比达到80%以上,其中日本市场是重点。2013年,公司出口总量约3100万把,为中国最大的雨伞及阳伞出口商,市场份额为3.4%。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客户较为集中,2013年前五大客户占总销售额的48%。
制伞显然并不是处在快速成长阶段的一个行业。集成伞业4月发布的201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益6.03亿元,比上年度的4.84亿元增长24.6%。这样的业绩看上去还不错,但似乎并不足以构成支撑其股价暴涨的主要因素。
那么,难道是公司在2015年的情况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吗?为解开公司股价暴涨背后的谜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集成伞业。但对方表示,公司业务没有发生变化,海外订单还在增加中。
市场人士:纯炒作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公司股价的暴涨呢?香港华富嘉洛证券公司投资部副总裁林宜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如此上涨,与基本面的关系已经不大,属于“纯炒作”。
其实,集成伞业上市首日的表现就已经出乎不少人意料。要知道,公司上市前招股阶段颇为冷清。2015年2月,公司在香港公开招股,最终发售价格定为1.1港元,募集净额约为1.38亿港元,主要用途为取得必要批文后,建造新工厂以提高产能。在认购期间,公司股票仅获得了1.71倍的认购,这样的超购水平可以说比较冷清,比起热门股动辄成百上千倍的超额认购,简直不值一提。
但2月13日,在集成伞业上市首日,公司股价遭到爆炒,盘中一度暴涨逾80%,即使尾盘升幅稍为收窄,但仍然收于1.72港元,涨幅56.36%。当时香港证监会持牌人士陈循明评论称,如此大幅炒高,再追有一定的风险,炒作者宜量力而为。
但集成伞业股价的疯涨并没有就此止步,事实上,在其后的几个月里,公司股价不管不顾地持续上涨,在4月下旬达到一个小高峰,股价从4月8日的3.06港元(拆股前股价)上涨至了4月27日的20.1港元(拆股前股价),不到一个月涨幅达557%。此后仅仅调整了几日便继续上行,直到6月10日冲上最高点1.63港元(拆股后股价,相当于拆股前的40.75港元)。
汇业证券分析师岑智勇对记者表示,集成伞业股价急升的原因,有可能是“街货集中”。目前升势已脱离基本面,投资者操作要小心风险。
所谓街货集中,就是公众持股量偏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5月14日,香港证监会公布了集成伞业的持股情况:截至4月27日,有16名股东合计持有1.44亿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24.02%,而这16名股东当中,有11名曾经通过国际配售参与公司招股,持有18.19%的股份。加上公司大股东持有的75%股份,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99.02%。也就是说,只有590万股或0.98%的股份被其他投资者所持有。香港证监会提醒称,鉴于该股股权高度集中,即使少量股份成交,公司股价也可能大幅波动,股东及有意投资者于买卖该公司股份时务请审慎行事。
1拆25后股价下挫
有鉴于股权过于集中,股价波动过大,集成伞业迅速做出了一个决定:拆股,且分拆力度巨大,1拆25股!这是什么意思呢?港股市场上的拆股,有些类似于A股的高送转,如果简单类比,那么1拆25的力度,相当于每10股送240股!
在拆股过后,集成伞业每股面值从0.01港元变为0.0004港元,每手买卖单位从2000股更改为5000股。也就是说,以30港元的拆股前价格计算,此前买入公司一手股份,需要6万港元,而在拆股后购入公司一手股份,仅仅需要6000港元(30港元/25=1.2港元,1.2港元×5000股=6000港元)。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股份拆细将削减买卖价差,并降低买卖价之波动,从而改善公司股份的流通性,有助于公司吸引更多投资者,拓宽股东基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拆股的过渡阶段,集成伞业股票从6月10日开始以新代码(02999)交易,当日股票以1.5港元开盘,最高上冲至1.63港元,但收盘报1.21港元。而其拆股前收盘价35港元折算成拆股后的价格为1.4港元,也就是说公司股价在拆股后第一天下跌了13.57%。截至昨日(6月17日)收盘,集成伞业股价报1.27港元,较拆股前仍跌9.29%。
林宜辉对记者表示,港股拆股的情况很多,把公司的绝对股价降下来,也是吸引散户的方式之一。“其实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不是真正的投资,但是小股民往往会单纯看绝对股价,感觉低价股更容易往上炒,其实这是不对的。”
《《《
“妖股”暴涨后多遇暴跌 集成伞业会否步后尘?
◎每经记者 贾丽娟
近期在港股市场上,走势与集成伞业接近的个股并不算少。比如环球信贷集团(01669,收盘价2.75港元)与数字王国(00547,收盘价0.68港元)等。但在暴涨之后,这些个股往往遭遇暴跌。那么,集成伞业会不会步其后尘呢?
“妖股”股权多集中
《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曾报道过,港股市场不少次新股波幅剧烈,其中的共同点有四:一是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二是上市交易股份集中度高;三是流通市值不大;四是属于非热门的传统行业。
比如环球信贷集团,其在2014年12月12日上市,按上市首日的开盘价计算,市值仅5.8亿港元。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75%,截至今年4月20日股价达到最高点当天,仅鸿鹏资本证券、太阳国际证券、新鸿基投资三家券商处,持有的股份就达到公司总股本的近20%,其余公众股东持股仅5%有余。
资料显示,环球信贷集团主要业务是向企业及个人提供以香港的物业资产作抵押的按揭贷款融资。公司招股价为1.35港元,在上市4个多月后,股价最高在4月20日涨至6.19港元,上涨了约3.6倍。但其后股价在反复调整后,忽然在4月29日单日暴跌37.55%,报于3.11港元。截至昨日(6月17日)股价报收2.74港元,相对最高点已经“腰斩”有余。
除了次新股之外,近期也有不少持股集中的“仙股”(目前常用来统称股价极低的股票)忽然起舞,但后期走势均不容乐观。比如大股东持股原本达67%、今年5月4日至5月26日涨幅达126%的米兰站(01150,收盘价0.89港元),5月27日单日暴跌46.02%,至今仍处于下跌通道;前五家股东及券商持股比例超过80%的数字王国,从4月1日至5月19日涨幅达到848.28%,但在6月3日忽然暴跌41.4%,至今也仍在下跌通道中。
投资者更熟悉的,持股集中的个股还有汉能薄膜发电(00566,收盘价3.91港元)、高银地产(00283,收盘价7.52港元)和高银金融(00530,收盘价10.5港元)等,汉能薄膜发电在股价腰斩后停牌至今,而后两者的股价至今已经较高点跌去70%。
市场人士建议回避“妖股”
但是,“妖股”总是层出不穷。比如百灵达国际控股(02326,HK),股价从今年4月15日的0.45港元,到5月21日最高的15.8港元,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涨幅达到34倍!值得一提的是,百灵达国际控股也选择了拆股,将1股拆分为10股。但拆股之后,公司股价继续大幅波动,拆股第一天(6月9日)以1.7港元(相当于拆股前的17港元)报收,昨日收盘股价已经高达2.79港元(相当于拆股前的27.9港元),较拆股前分别上涨18.1%和93.75%。
但是,对于这种“妖股”的后市表现,不少市场人士表达了担忧。国元香港策略研究员张浩涵表示,不少暴涨暴跌的个股,在走势上有共同之处,比如在暴跌前涨幅惊人、股价连续拉升且换手率通常较低等。此外,对于业绩差、估值畸高于同行业平均值、券商不覆盖或少覆盖、过去曾频繁合股供股配股等的个股,投资者也应该高度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有匿名市场人士在论坛撰文指出,近期港股中这种类似情况很多,它们的炒作过程就是没有故事,也懒得讲故事,纯炒作。“一家传统行业的公司,股价忽然疯炒,市值炒到这么高,这是不合理的。”香港华富嘉洛证券公司投资部副总裁林宜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般的股票炒上去,总要有个愿景,或者故事,至少要让投资人相信其未来的发展前途,才能够支撑估值。”他认为,对于“无端爆炒”的个股,“最好不要参与,恐怕其背后都是人为的操作,不知道后市会怎么样。”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