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周子勋:从扩大投资、发挥地方积极性和防风险看稳增长

    2015-06-02 00:54

    每经编辑 作者为资深财经评论员    

    ◎周子勋

    中国经济走势已成为国内外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二季度的复苏态势仍显疲弱。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341.3亿元,同比下降1.3%,降幅比1~3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实现利润总额4795亿元,同比增长2.6%,改变了一季度利润负增长的局面。

    尽管4月份工业利润增长由负转正,但不利因素仍然存在。5月汇丰PMI初值为49.1,创两个月新高,但仍低于预期值49.3,且徘徊于荣枯线下的低位。

    在笔者看来,要稳增长,先要稳信心,在经济不景气时,信心尤其珍贵。让市场相信中国经济有能力走出低谷的方法很多,比如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工具,刺激信心的增长等。最重要的还是改革,持续稳定的改革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安全健康的市场,这也将为经济释放巨大的红利。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文,由权威人士解析当前经济大势,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对经济基本面和走势的判断,这篇报道传递了重要信号,提振了市场信心,具有重要风向标的作用。结合目前的信息来看,有以下三方面内涵值得关注:

    一是要想稳增长,还得靠扩大投资。去年以来,为了拉动投资,刺激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投资的政策,并在基建、重大装备等领域加大投资。各部门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速度,一大批“铁公基”项目获批。今年4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定调“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5月份,国务院及所属部委出台与稳增长相关的文件不下10个,平均两天出台一项稳增长措施,这在往年非常罕见。

    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上月底表示,为更好地稳增长和促投资,发改委将不断充实完善和动态调整重大“工程包”,不断把一些符合方向、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及时补充进来,形成“四个一批”,即“实施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

    二是要想增加投资,还得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加大,的确给经济增长带来利好。但4月基建投资单月增速从24.5%降至16.1%,同比回落幅度较大,显示了地方政府财政紧张、融资困难的现实,对于扩大投资有心无力。

    为了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稳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中央正在放松政策限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扩大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发债的能力。

    三是稳增长的同时不应忽略防风险。当前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仍要引起高度警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表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风险存在于三方面:一是过大规模的刺激、稳增长举措,可能造成更高的杠杆率;二是改革的速度可能不够快,进而影响中长期的经济增速;三是需避免急剧的经济增速放缓。IMF倾向于中国优先推动改革。

    IMF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中国当前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其杠杆率正在迅速增加,而且银行资金正在大规模地涌入更增大了风险。政府在金融市场上减杠杆的同时,在其他领域则开始放缓减杠杆的力度,甚至通过不同的放松来“加杠杆”。

    这些看似矛盾的政策,都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有关。中国需要不断调整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还要兼顾改革,在财政、货币政策和改革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从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和监管来看,保增长压力空前加大,控制政府债务增量融资风险其次,化解存量风险、甚至确保合理增量成为重点。更重要的是,基于这种监管态度的变化,可以预见,实际上更具灵活性的政策执行效果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地方政府再融资压力将有效缓解。

    事实上,权威人士“扭住调结构不放松”的表态已经彰显了中央对调结构改革的定力和决心,打消了市场对“强刺激”和“大放水”的幻想。

    (作者为资深财经评论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陆娅楠、左娅:铁路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经济风向标还灵不灵?

    下一篇

    中韩自贸协定昨签署 九成商品将迈入“零关税时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