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61年历史的供销社,多年来给人以人员负担过重、尾大难掉的“刻板印象”。而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对供销合作社的“动刀”改革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每经编辑 张雯
每经记者 张雯 发自北京
全国范围内的供销社系统改革,正加紧步伐。
已有61年历史的供销社,多年来给人以人员负担过重、尾大难掉的“刻板印象”。而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对供销合作社的“动刀”改革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日前供销合作总社已在河北、浙江、山东、广东4省开展综合改革试点。而北京、上海等地供销社的改革触角,已在立足“三农”的基础之上伸向了资本领域、玩转电子商务等“高端”项目。
供销社改革重新找回活力
年已61岁、曾辉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供销合作社体系,正欲借此轮自上而下的改革行动,重新找回市场经济下的活力坐标。
在高层的话语体系中,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缺陷被归纳为:与农民合作关系不够紧密、综合服务实力不强、层级联系比较松散、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实际上,在中国社会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债务和人员负担,逐渐凸显成为供销合作社体系中尾大难掉的难题。从上世纪80年代末直至90年代初中期,县级供销合作社与基层社遭遇“去计划时代”的第一次正面狙击,数量锐减而负担不减,成为当时供销合作社发展困境的突出标志。数据显示,供销社成立之初共有4.5万家基层社,而现在只有2.5万家,减少了2万家。
而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则试图以跨界改革实现自上而下的体系再生。
根据《决定》,供销合作社将可在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农产品流通领域、合作金融领域伸展改革拳脚,不仅可将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建设纳入全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而且可覆盖建立从农资、农副产品、到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等种类的流通网络,还可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担保公司。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认为,此轮改革的重点和亮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了为农服务,二是突出了合作经济的属性,供销社和其他一般的经济组织不一样,既要坚持与一般经济组织共有的普遍的经济属性,还要坚持内在的特有的属性,就是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三是突出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即用市场的办法、经济的办法推进工作。
多地推高端“跨界”项目
“我们刚刚召开了京津沪渝冀供销社协同发展协作会议,这也是河北供销社首次参加的一个直辖市供销社协同发展协作会议,目的在于为了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位河北供销合作社体系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但在这次会议上,让我们看到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以北京供销社提出的近期项目为例,他们到贵阳国家高新区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并已开展股权招募发起设立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说明他们在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创新,已将经营的触角延伸到资本运作的阶段。”
他透露,作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四个试点省份之一,接下来河北供销社将围绕服务“三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涉农产业、服务现代物流业,从冷链物流、农业开发、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金融合作等5大类业务入手,进行项目拓展。
除了资本运作,供销社的高端“跨界”还有电子商务领域。
《决定》提出,要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网上供销社”或将成为供销社的运营新常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邹天敬认为,“从具体层面看,电子商务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对我们来说也是发展新型的流通业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重大的机遇,只要我们发挥实体网络的优势,加快创新转型,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我们同样能够赢得竞争的优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