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祥
淘宝、苏宁还在苦等监管政策明确,再择机上马股权众筹项目。京东与此有所不同,其抢在正式监管政策出台之前已经出手,日前正式上线了自己的股权众筹平台,并取名“东家”。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既可以感知京东迫不及待布局金融的“胆大”,又能观察到其“心细”的一面——虽然该平台的本质架构还是在现有《公司法》、《证券法》框架下,诉诸设立有限合伙企业等常规手段,但对于股权众筹配套的关键细则,如对于投资人的界定部分,参考了传闻中监管部门私募股权众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后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诸多知名电商介入这个行业之前,国内早已存在人人投、天使汇等少数股权众筹平台,但一直未成气候。举目所及,股权纠纷倒是时有耳闻。没有工商登记变更、没有定期财务报表,投资人与所有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自发的类众筹,实质上还是兄弟朋友搭伙做生意,盈亏都容易生出事端。
京东这样运作的众筹平台出现后,实际上可以通过标准化规则的制定避免这类问题。
假设今后正式出台的监管办法并不是太苛刻,我们可以预见股权众筹的井喷之日即将来临。这一演进过程倒是明显比当前泥沙俱下、口碑堪忧的P2P平台自然选择的过程要健康不少。
与之前搞“擦边球”的商品众筹不同,股权众筹不再是纯粹兴趣导向,而是选择有意识地承担某种责任或者风险。其风险高、流动性低、退出机制不完善、投资者风险承担能力较低、市场教育也不够等特点,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是想想,那些在传统金融服务渠道面前灰头土脸,却又嗷嗷待哺的万千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互联网金融手段得到来自不同应用场景的客户(这些客户对其所黏附的应用场景也具备起码的信任)的投资,是当下较为现实,可能也是综合成本最佳的选择。加上政府部门和社会多领域的支持,从长期培育的角度来看,京东等股权众筹平台的及时出现,对于这个市场是一个好的开始,并且预留了未来变化的可能,值得称道。
京东等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判若云泥,客户从债权到股权的投资转换,也许只在懵懂之间,但东家必须得跟进管事,项目筛选、投后管理这些只是最基本的工作,大多人都知道做好一个企业不容易。何况东家也不白做,收融资总额的3~5个百分点,要知道,这是一个在传统金融领域令人艳羡的点位。
此外,领投人额外拿走跟投人收益的20%,这就是在加杠杆了。
这些都说明,将来大部分股权众筹的参与者(跟投人)并非是无偿得到援助,那么相应地提些要求,强调平台的效用,甚至直接追求利益捆绑,要求东家和领投人一样,拿出一个关切痛痒的额度,一起参与到项目中来,恐怕并不为过。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项目失败了怎么办?东家可以深表遗憾,不成功最多不收费;专业机构的领投人可以习以为常,东方不亮西方亮;但当初一腔热血指望跟风大赚的跟投人,恐怕只有独咽苦果的份了。待样本量大到一定程度,也许还会有其他当前无法预计的问题一并进入暴露期。
股权众筹的参与者——创业者、东家之类的平台、所有投资人,还当回归初心。只要诚信靠谱、勤勉尽责、表里一致,那么成功的几率便大了许多。
(作者为鑫元基金业务规划经理)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