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迪马股份公告称,该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拟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将以人机耦合技术及移动车载平台技术为研究重点,在科技研究、科研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等深度合作。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杜冉乐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杜冉乐 发自成都
基于去年重组机会,迪马股份(600565,SH)摇身变成了一只地产股。虽然主业天平已发生重大倾斜,但其依然强调自己是双主业:房地产+特种车。
4月1日,迪马股份公告称,该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拟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将以人机耦合技术及移动车载平台技术为研究重点,在科技研究、科研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等深度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关高官表示,这是对公司原有业务的重大提升与延伸。
投入计划如何?与地产能否协同?前述高管透露,该项投入是逐步投入,不会增加公司很大负担,科研转化产能也会慢慢释放。
借力电子科大“外脑”
重大资产重组之前,迪马股份旗下拥有重庆迪马工业、北京迪马工业、南方迪马专用车与深圳达航工业等4家制造企业。
迪马股份2014年年报显示,旗下主要制造业子公司仅剩重庆迪马工业。去年,迪马股份制造业收入9.8亿元,在公司业务总收入中占比约13.5%,同比增长11.9%。另从近几年业绩来看,2011年迪马股份制造业收入10.2亿元,同比增幅33.5%,创下历史性“峰值”。
按照公告表述,迪马股份与电子科大的战略合作,发挥了跨行业合作的优势及合理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国防现代化建设,为公司主营业务提供重要技术支持等。
“电子科大是国内电子通讯行业最牛的一所大学之一。我们跟他们合作,会借助他们最牛的科研技术。”4月1日,迪马股份副总裁、董秘张爱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们现在的弹性产品是特种车,主要涉及消防指挥、公安指挥、军警指挥等,合作之后,将提升他们的车载设备及控制系统性能。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迪马股份所属的“东银系”与电子科大的合作可追溯至成都东银信息。2006年,四川省科技奖励评审公告显示,作为东银集团子公司的东银信息与电子科大教授于鸿洋等专家以DY2000SNA卫星信号监测解码器曾集体获得三等奖。
一名东银信息的前员工透露,2001年自然人股东于鸿洋以机顶盒技术入股。不过,最新工商资料显示,成都东银信息出资人全部为“东银系”法人股东。
“地产+专用车”能否1+1>2?
2014年,迪马股份通过数十亿资产大腾挪,其地产业务已占有绝对比重,董事会多名新高管来自地产,运作平台也主要是东原地产。一直以来,外界颇为关心其专用车业务的“去留”问题。
作为曾经在“防弹车”市场上占有率稳居榜首的王牌劲旅,迪马股份去年除了制造业收入略微增长之外,其毛利率也低于地产业务,仅为21%且下滑了0.72个百分点。
前不久,迪马股份董事长向志鹏在“上证e互动”上表示,该公司一直很重视制造业板块业务发展,不排除适机加大对专用车制造板块的投资。
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前段时间,迪马股份就在到处调研,准备在军工领域进行收购和合作。
早在2012年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解放军总装备部曾联合下发文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军工,涉及武器研发生产、军工企业改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等4个方面。
在专用车发展战略上,迪马股份2014年年报透露,未来公司将逐步战略转型,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从区域型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实行从产品专业化向产品多元化发展,从单面选手转向全能冠军,从传统企业向信息化企业过渡等。
对于“校企”合作投入,张爱明解释说,“第一,这种投入是逐步投入,对我们不会造成很大负担;第二,从产能来说,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也会慢慢体现出来。”
按照彼时重组规划,迪马股份的既定目标是做大做强地产,但从目前其战略来看,除了不会放弃专用车,还想进一步发力该业务。前不久,迪马股份公开强调称,专用车市场较稳定,就主营结构来看,风险主要来自于地产。
张爱明告诉记者,这两项业务本身虽没有太强的关联度,但在资金上有协同效应,比如用专用车的平台进行融资,资金成本还是不错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