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疏通农业“最后一公里”梗阻 京津冀打分享牌

    每经网 2015-03-17 09:29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三地共同签署了《推进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北京、天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获支持在河北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而京津两地则支持河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当地建立流通销售渠道。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雯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张雯 发自北京

    “最后一公里”曾经是京津冀三地农业协同发展中的短板梗阻,今年有望在三地优势互补合作中打通。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三地共同签署了《推进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北京、天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获支持在河北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而京津两地则支持河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当地建立流通销售渠道。

    根据框架协议,三地将分享各方比较优势,积极打造合作平台,引导农业企业“走出去”,重点在节水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

    推进农超对接

    北京人爱吃的大白菜,目前从产地到饭桌一共要经历3—5次中间周转。

    河北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没有形成完善的流通网络之前,往往是蔬菜‘贩子’到地头选菜,然后大车拉到新发地等蔬菜批发市场,再由二级、三级批发商拉到各个农贸市场,整个流通过程要经过四、五次转手,不仅蔬菜损耗大,更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在日益走近的京津冀三地互动中,建立一个更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让生产者也能共享大市场蛋糕,成为施政重点。

    根据框架协议,三地将围绕特大型城市消费市场特点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适应三省市“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需求,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市场流通体系,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

    上述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农超对接使河北农民田间地头的蔬菜直达北京大超市,中间只需周转一个环节,从源头上降低了销售成本,并使生产者通过组织化、规模化的生产获得稳定的销售合约与更高的利润。

    三地各有优势互补短板

    数据显示,河北是农业大省,有近1亿亩耕地,还有1亿亩山区可供开发,农产品具有多样性。北京、天津两地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但在都市内发展农业的空间却十分有限,所以三地农业合作必须打出“分享”牌。

    京津二地拥有大城市的市场容量和稳定的产品需求,而河北作为生产者聚集地,拥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北京此前连续多年的外埠基地建设政策带动下,首农集团等北京农业企业已将部分业务转移至河北,截至目前,北京、天津两地已在河北建立了47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河北农产品在北京的市场份额已经由以前的45%提高到54%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对媒体透露,下一步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框架下,三地共同在河北省环首都14个县市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支持北京农业龙头企业和工商企业,把现有的农业企业转移到河北来,共同在河北建设高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物流基地,共同构建满足都市百姓个性化需求的优质安全农产品服务网络,如电商服务体系、冷链物流体系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北京市农委了解到,今年将支持京津冀三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手合作,培育都市休闲农业,打造特色精品村镇,另外将重点深挖包括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面向北京居民的乡村养老、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在内的农业产业潜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上证指数创67个月收盘新高 市场再次进入强攻状态

    下一篇

    关键节点最难熬 传统机顶盒生产商忙转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