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目标定在了6%左右。虽然今年开年进出口数据出现了大幅度“双降”,但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对于实现全年目标仍然很“有信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发自北京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国贸易奇迹在最近几年遇到的困难可不少。
从2012年到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已经连续三年没能达成年初定下的增长目标。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目标定在了6%左右。虽然今年开年进出口数据出现了大幅度“双降”,但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对于实现全年目标仍然很“有信心”。
他在3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根据先行指标测算,今年2月进出口仍然是负增长,3月份将转为正增长。
但是降幅会有大幅度的减少。3月份根据我们先行指标掌握的情况分析,中国的进出口会转为正增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完成6%左右的目标有难度,但通过调整贸易结构,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完成目标仍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完成6%左右 商务部有信心
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里,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创造了“中国奇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利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用三十年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超过20%,“Made in China”的标签遍布世界各地。
可是,这种高歌猛进的发展方式在近几年出现了变化。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市场遭到重创,对中国的货物贸易发展也构成了挑战。
2012年到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已经三年未能达成年初目标。
对此,高虎城并不灰心。他强调,2014年出口增长8.7%,这个数字是在前几年每年增长9%左右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成绩。”高虎城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在2014年又提高了0.5个百分点。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贸易当然不能枕在功劳簿上睡觉。面对短期内难以回暖的全球市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外贸增长目标定在了6%左右。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今年1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0.9%,其中进口总值下降近20%。看看这样惨淡的数据,中国制造能不能顶住压力完成6%左右的目标着实让人捏把汗。
作为贸易主管部门负责人,高虎城显得信心满满。他介绍,根据先行指标测算,2月份进出口贸易总额仍将延续负增长,但这个局面会在3月份得到扭转,实现正增长。
3月3日,国务院刚刚印发了《关于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从2015年起,出口退税(包括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高虎城介绍,稳定外贸增长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除了出口退税分担机制的改革,下一步还将建立贸易收费的正面清单制度。
此外,中国制造也要改变简单、落后的旧印象,高虎城介绍,2015年将加强对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企业的支持,增加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通过创新驱动来继续巩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白明认为,下一步,我国还应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培育高铁、通讯设备等新的主打产品,增加自主品牌,同时发展国际电子商务、市场采购以及综合性的外贸服务公司。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年底前完成
实现贸易总量增长6%左右的另一个工作是,为中国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这其中就包括自贸区战略。
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随着以韩剧为代表的韩国风吹进中国,韩国商品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据记者了解,2014年,中韩两国贸易额将近3000亿美元,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对全球贸易额的60%。
高虎城介绍,中韩自贸区无论从体量还是所涉及的内容来说,都是一个高水平、利益大致平衡的自贸协定。
不只是韩国,2014年,中国和澳大利亚自贸协定也完成了实质性谈判。
作为传统西方国家,澳大利亚的市场准入规则、投资和贸易的规则以及管理体系、框架建设都代表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和澳大利亚能够达成一个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说明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自贸协定谈判。”高虎城说。
自贸区建设仍是进行时。本着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的原则,中国正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目前,中国已经和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协定,涵盖了我国近30%的进出口贸易额。
“容易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将来的工作会更加困难。”白明说,自贸区谈判向来艰难,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利益大致平衡的自贸协定难度更是不容小觑。
高虎城介绍,在新的一年里,自贸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在加快自身自贸区战略步伐的同时,中国也在敏感地观察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
正在进行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设计了全球经济总量的60%,有多个亚洲国家参与,但中国并不在其中。
虽然“TPP意在封锁中国”的传闻早已甚嚣尘上,但高虎城仍人表示,对于一切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自贸协定安排,只要是秉持开放和透明态度的,中方持开放态度。
对贸易摩擦要有“平常心”
今年的达沃斯冬季论坛将主题定为“全球新局势”,新局势的一个表现就是贸易保护抬头,新常态下的中国制造也没能逃过这种影响。
2014年,全球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7起。其中,反倾销61起,反补贴14起,保障措施22起,涉案金额104.9亿美元。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中国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影响范围关非凡,其中高科技产品成为了新热点。
今年2月,美国政府又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政府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了包括纺织品、服装、鞋、农产品等在内的八个行业的出口补贴。
对于这些指责,高虎城有颗“平常心”:“中国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频频遭受贸易摩擦,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常态。”
“平常心”当然不是坐视不管。高虎城强调,希望通过业界间对话,在政府推动之下,加强业界的合作和谅解,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事实上,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十余年的中国对于贸易摩擦并不陌生。
近两年,美国和欧盟先后对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进行了双反调查,设计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
高虎城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贸易救济的手段很难达到保护自身产业的目的,通过对话和磋商财税解决纠纷的有限选择。
白明介绍,在解决贸易摩擦时,行业磋商是代价最小的一种方式,上升到司法层面很容易造成两败俱伤。
不过,白明强调,如果已经不具备谈判气氛,中国同样有反制措施,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对贸易摩擦做出反应。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