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何志成:央行高频“抗通缩”显示经济失速是当前主要矛盾

    2015-03-02 01:07

    每经编辑 作者为独立经济学家    

    ◎何志成

    春节假期刚过,央行在2月28日晚间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这是央行在今年的首度降息,也是其在三个月内继一次降息和一次降准后的连续操作。

    虽然此次降息在众多海内外机构研究者的预料之中,但仍然有几点超预期:一是降息的时间选择来得比绝大多数人的预判早一点,说明目前经济大环境的确不乐观,一季度GDP增速有可能环比下滑,PPI有可能继续下行,“通缩临近”很可能演变为实质性通缩,货币政策不能再过于“稳健”;二是时间点的选择也与以往不同,28日是星期六(不是通常的星期日),很显然,央行在有意识地强调“紧迫感”,显示保增长的态度坚决;三是先降息而不降准,说明央行将压低企业融资成本看得比预防人民币汇率贬值更重要,同时也预示着,高层在有意识地引导人民币汇率下跌。

    央行高频的“抗通缩”操作还告诉我们,高层已经结束“观望期”,认可了“通缩以及经济下行压力过大”才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

    必须承认,如何理解“新常态”一词,过去争论很多,很多人认为:容忍低速增长,就是新常态,未来很多年,中国经济增速即使运行在7%以下,也是全球最快的,不足为虑;还有很多人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许多风险源,但主要矛盾是由旧的增长模式,或曰超高速增长所导致,因此,可以适度容忍低增长,等待经济转型后解决这些问题。

    这两种意见都存在偏颇。我一直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不应以低于7%的速度前行,低于7%仍然是危险的信号。中国经济必须实行强劲增长,而所谓强劲增长,就是要克服跌破7%的压力,2015年至少要实现7.3%的增长率。

    连续地降准、降息,不仅是货币政策的调整,也说明,短期内中国经济还离不开投资与房地产,更离不开进出口。

    目前看,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适度地刺激股市、稳住楼市是当前全世界主要国家宏观调控的“通常做法”,相反,如果过度打压楼市、股市,让虚拟金融市场包括半虚拟金融市场死水一潭,全社会财产性收入大幅度缩水,实体经济得不到消费拉动,可能更糟。我预计,本次降息对股市刺激作用并不会很大,未来股市运行仍然会遵循慢牛趋势,不会发疯;至于楼市,当前最大风险已经指向“太低迷”,降息,包括宽松预期,应该对稳住楼市有积极作用,相信未来还有相关的楼市新政出台。

    降息而不降准,会不会导致人民币汇率暴跌?我以为,央行决定先降息,就是不怕人民币汇率下跌,而且有能力控制汇率跌幅。实际上,央行之所以选择先降息,也是反复权衡后的决定,未来人民币并不会出现大幅度贬值,而适度贬值,应该是央行乐见的。

    总之,2015年全球经济的主基调就是拼发展,要力争实现强劲增长。而一旦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思路被明确,政策就会改变,不仅是货币政策,还包括房地产政策,股市政策,产业政策。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收入,靠收入增加来刺激消费,反过来刺激生产,期间要适度容忍通胀抬头,这个逻辑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作者为独立经济学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叶檀:新常态下首次两会要做经济“判断题”

    下一篇

    美股冲高回落欧股较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