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持稳定,央行已经发力降息降准。接下来的“两会”不仅需要稳定的数据,更需要看到改革的具体举措
◎每经评论员 叶檀
提出新常态后的首次“两会”,被寄予厚望。
如果新常态意味着以经济增速略有下行为代价,为中国的制度改革与创新腾出空间,那么现在面临两大挑战。
经济增速到底是总体平稳略有下行还是不可扼制失速下行,这牵涉到一系列政策选择。因此,在今年的“两会”上,对中国的经济现状前景必须做出明确的判断,否则2015年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与政策选择将成为无源之水。
目前,对中国经济现状与前景的争议非常激烈,关键词之一是稳定,允许经济失速下滑跟让经济疯狂上升一样不靠谱。
悲观的看法到处都是,清晰的观点来自于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先生。2月25日,《中国证券报》刊发了王建的文章,指出中国去年较为平稳乐观的经济数据存在两个“看不懂”:平减指数与CPI、PPI的关系出现了显著背离,发电、运力和货币这三个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与实际经济增速背离。如果按照消费与工业物价走势,以及电力、运输和货币所表现出的经济运行态势,去年的实际经济增长水平可能已经“破5”,现价增长率更可能在去年四季度已经进入负值。
如果上述看法是真实的,目前需要做的是救命,而不是强身。但其他一些数据却让人相信中国经济没有那么糟糕。
中国服务与消费被低估,这又是一个长远争议。从2009年开始,复旦大学张军教授等人撰文指出消费被低估。巴克莱银行2012年维持了相同的结论,根据计算,2008年和2009年,服务消费支出增速为负,明显有违现实情况。
中国消费者在世界上购买奢侈品、电饭煲,在国内各地与国际各个城市旅游消费。去年四季度,央行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有所上升。中国居民有消费意愿,但无法得到消费升级的满足,目前的制度亦无法筛选出相应的企业与产品。
2013年张青青的论文《企事业单位存款增加与消费增长的关系》,研究央行数据显示,近几年M1-M0代表的企事业单位存款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呈同方向变化关系,结论是企事业单位存款增速降低是造成2012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如果此论确实,说明这两年抑制政府国企乱消费起到了作用。
统计显示,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59%,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而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1992年到2012年为20%,不管是否被漏讲,公款消费成为重要角色。2014年人民币存款增加了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这是14年间的第4次。当年住户存款增加4.1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9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531亿元,M1比上年末低6.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增长慢,可能说明公款消费被扼制,民间基于寻租的送礼消费也受到压力。这是好事,接下来是如果生产满足国内中高端需求的细分产品,消灭过剩产能。
中国的就业情况没有随制造业失速下行,这是社会最重要的稳定器。2月26日,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表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6400多万户,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5%,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达到7000万人。2014年新增市场主体创纪录,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较低的经济增速却创造更多就业,这是因为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比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2005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吸纳就业80万人,而2013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140万至160万人。
为了保持稳定,央行已经发力降息降准。接下来的“两会”不仅需要稳定的数据,更需要看到改革的具体举措,法治市场可能是接下来的第二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