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焦虑、神经衰弱、无精打采、疲惫不堪……昨日(2月25日)面对股市交易,或许不少人都出现了这些症状,甚至倒头打起瞌睡。这是节后综合症的表现。
随着尾盘跳水,A股还是没能摆脱历史惯例,出现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开门绿”。虽然“两桶油”带领石化板块走得很给力,虽然多只移动支付概念股冲击涨停,但市场整体活力显然还没有被调动起来。
其实,适当回吐一下也可能有好处。毕竟从基本面角度看,市场缺乏再次持续做多的新动力,相反,CPI“破1”带来的经济通缩压力在增大。
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地产股。
虽然无论市场还是管理层一直都想将楼市与经济、地产股走势与经济形势分开来看,但作为产业链最长的支柱行业,在一段时期内,地产股依旧具有标杆意义。
新年第一个交易日,主流地产股纷纷遭遇下挫,早盘,“招保万金”直线跳水,跌幅一度超过3%。这实际上给投资者提了个醒,如果地产股都开始新一轮下跌,别的股票还能好到哪儿去?
数据表明,地产股的下跌直接反映的是春节前后楼市销售数据的极度萎缩。
据中银国际统计数据显示,2月9日~2月15日,该机构观察到的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合计成交61.5万平方米,环比降16.4%,四大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变化分别为18.8%、-13.3%、-7.9%和-79.1%。其中南京和东莞跌幅最大,环比分别下跌26%、16.2%。整体而言,17个观察城市合计成交面积265.3万平方米,环比降1.93%。
显然,春节“旺季不旺”,让市场对楼市颇感沮丧。而这又何尝不是当前很多产业不景气的写照呢?
总有一部分人鼓吹股市和经济是可以长期背道而驰的。他们认为,在有政策托底的情况下,股市主力不怕经济指标恶化,因为“坏消息”可以带来“好政策”。但是,过度迷信政策对股市的利好,那就可能让相关概念股频频见光死。2008年那波股市下跌过程中,出台的利好还少吗? (张道达)
道达邮箱:daoda@263.net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手记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