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我的故乡正被品牌“攻陷”

    2015-02-25 00:43

    故乡一旦离开,就再也回不去了。从读大学开始,我就离开了生育我的故乡,转眼已七八年。工作后,故乡不知不觉就成了一种偶然式的“他乡”。

    ◎王霞

    随着在行政区划上被划分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原本属于县级市的家乡也被划为青岛市片区,其带来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交通更便捷,原本市区的行政机关、学校、医院等重新命名,五星级酒店崛起,海洋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

    故乡一旦离开,就再也回不去了。从读大学开始,我就离开了生育我的故乡,转眼已七八年。工作后,故乡不知不觉就成了一种偶然式的“他乡”。

    有人说,“故乡不过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你在哪儿站稳了,哪儿就是你的故乡。”所谓“乡愁”,就是每个人都丢不掉的故乡情怀。我的爷爷今年89岁了,他的一个愿望就是,去世后儿女们能送他回到他的故乡,回归老家的山上,与树常青。

    地理意义上的故乡,只是一个名称和方向。故乡不只是家乡,家乡不论怎么变,总是在那里,而故乡却可以穿越时空,附着于人、事、物建立身份认同,成为情感所寄、内心所依、灵魂所栖居。

    我相信,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保留着一份乡愁情结,普遍存在于异地漂泊的游子心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愁又多了一份对“正在变得陌生的故乡”的失落,因为再次回到故乡,最大的感触就是,变化太大了。

    忽然想起青年作家冉云飞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意指当你外出闯荡离开家乡时,故乡却不会在原地等你,它甚至比你跑得还快——你依然每年回到故乡,却越来越找不到故乡。

    今年春节回到故乡,原本属于三四线城市的小城已被各路品牌“攻陷”,随着不少品牌渠道下沉,原本只有在大城市才有的品牌也走向了县城和乡镇。

    扩大内需的“战场”甚至扩展到互联网,亲戚们普遍使用智能手机,聊着微信抢着红包,并选择了网络打车软件服务。

    城镇化取得的成果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不得不承认,在城镇化率不断刷新的同时,一系列复杂的难题也不容忽视。传统村舍的消失、地区特色文化的淡化、城镇建设“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破坏等难题,也让“乡愁”情怀难以释放。

    目前老家的农耕地被征用成经济开发区,小树林被规划成道路,原始河流被改为景观,村庄被座座高楼取代,小渔村变身五星级度假区。记忆里的老屋、河岸、田地全都改容易貌,新农村变得更像一座城。

    故乡的变化实在太大,甚至是“面目全非”。大到倘若时光倒流几年,你则认不出自己的故乡;大到即使带着乡音,你也无法证明自己属于脱胎换骨的故乡。

    作家王朔在《动物凶猛》中写道:“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

    很显然,在王朔眼里,随着物化故乡的变化,故乡早已经变成一种非物理意义的故乡,再也不是传统的记忆、老屋、田地,而是带给人情感的皈依和精神护佑的港湾。

    倘若“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能够真正实现,在不远的将来,乡愁,就不只是存在于记忆中,而是就在你我的生活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上海大自鸣钟 留下时间的形状

    下一篇

    待我白发苍苍 许你果园飘香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