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李宇嘉:自我救赎难改原油价格长期下跌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2-13 00:56

    每经编辑 李宇嘉    

    ◎李宇嘉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一反2014年6月份以来的阴跌走势,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似乎吹响了反弹的号角。美国轻质原油在2月5日盘中创下43.58美元每桶的本轮调整新低后,连续4天累计上涨幅度超过19%;而布伦特原油价格累计上涨幅度也达到了27%。市场纷纷猜测,此轮反弹属于技术性反弹,还是中期的趋势性反转?自去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下行态势是否已经结束?

    笔者认为,各国原油行业、传统产油国长期享受高油价带来的垄断利益,无法承受油价不断破位下跌带来的冲击,以各种手段促使油价回升是主因,敏锐的资本市场惯性地观察到这一点而提前布局是推动力量。被认为是此次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始作俑者,也是全球第一大原油需求国——美国,首先承受不了。油价下跌首先触及了美国传统石油行业的利润,为规避油价下跌的冲击,美国石油巨头们拒绝改善工作环境,于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与企业在2月1日开始大罢工,致使美国10%的炼油企业处于停工状态,缓解了库存攀升的压力,当日油价反弹幅度达到11%。

    关闭钻井平台、紧缩支出和预算,这是美国原油企业应对油价下跌的另一个手段。美国第三大能源生产商康菲石油指出:该公司正在北达科他州富油区贝肯油田压缩钻井平台数目,将会在2015年将页岩油钻探和生产钻井压缩至三口。无独有偶,另一代表性油服雪弗龙公司也在压缩其预算规模,幅度创最近12年来最大,还大规模裁员。

    油价不断创新低,探索新能源道路上的重大突破——页岩油(气),在其还没有让大家完全看到人类将摆脱“不可再生能源诅咒”的影子时,其“新贵”的光环已开始褪色。即便前景再好,油价下跌致其持续亏损需要有人买单,企业和投资者、银行都受不了。1月13日,美国一家名为“全身能量”的美国页岩油开采公司提交了破产申请,这家位于得克萨斯州的民营公司,贷款人已拒绝再度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成为美国本土第一家破产的页岩油公司。标准普尔研究显示,在美国100家中小型页岩油企中,3/4由于高负债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该研究指出,如果不出意外,2015年第一季度大部分美国页岩油企将会面临银行信用额度的缩减,外加营收下降,这些企业将被迫削减资本支出。

    受伤的不止页岩油(气),很多国家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研发的鼓励政策也减弱了。近期,《经济学家》杂志敦促石油消费国趁低油价搞改革,减少补贴,调整能源结构。建议很好,但不符合政策制定永远沿最小阻力线走的原理,低油价是能源改革最大的敌人。当所有人都在算计油价下跌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福利,当政府不想再补贴新能源研发了,当炼油企业天天到政府门上喊冤,新能源在与原油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是必然的。

    试图让页岩油(气)企业看不到前景的,是以沙特为代表的传统原油生产卡特尔OPEC。如若让页岩油(气)得逞,更加清洁、可持续的化石能源将在中期内替代原油,不仅美国将从世界第一能源进口国一跃成为第一能源出口国,而且化石能源用尽的时间大大地往后延,其“不可再生”的神话也将大打折扣,人类新能源探索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以沙特为代表的OPEC来说,页岩油(气)“断财路、断后路”,即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减产”的表态岿然不动。

    资源型经济体,特别是能源型经济体,长期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天然红利、垄断利益。资源易得,再加上晴天做预算,雨天做决算,谁也不愿意“吃生产之苦”、无心向实体转型。

    享受价格高企带来的天然红利,也必然承受价格跌落带来的货币经济危机,这就是“资源诅咒”。没有能源,旋转的机器将停摆,能源须臾不可离开,但能源仅仅是一种中间投入品,并非像技术、组织、材料一样能够给人类带来生产效率改进的福利。“资源诅咒”大大增加了全球经济运转的成本、经济金融的周期波动,地缘局势的不稳定,大多数处于能源净进口国的国家被“扼喉”。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禁运”后,发达国家便开始了探索新能源发展的努力。无论是日本将节能做到极致,还是美国页岩革命、特斯拉带来的工业革命4.0,都是资源稀缺国家摆脱资源依赖不懈努力的结果。

    作为强金融属性的大宗商品,原油价格短期取决于金融市场流动性,长期取决于供求关系。近期原油价格上涨,直接推动力量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多头”复归,其背后则是原油行业“自我救赎”,包括政府和行业在内的“短视利益”绑架,库存压力缓解了、短期内供求失衡的局面缓解了,让金融市场看到了机会,但现有能源供应格局不符合全人类福利和技术进步对于投入品的诉求,帕累托改进是必然趋势。新能源革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将引领新一轮技术进步、全球经济增长和制造业革命,中长期内化石能源供应上升的趋势不改,原油价格将会继续下跌。

    (作者为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晓东:把技术路线的选择交给市场

    下一篇

    推广SLF可增强货币调控灵活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