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笛
每经记者 赵笛
对市场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期权交易的上线与他们无关;而对现阶段的市场,期权对A股市场的影响同样微乎其微。昨日(2月9日),期权市场出现大幅杀跌,但A股走势较为平稳,沪指震荡上涨19点。
分析人士认为,受消息面多重利空因素影响,沪指短期内还有进一步向60日均线寻求支撑的可能。与此同时,权重股的反弹需要和中小市值股的调整压力将在现阶段交叉进行,短期内涨幅过大的个股面临回调风险。
期权“普跌”与大盘无关
昨日是上证50ETF期权在上证所挂牌交易的第一天,但期权品种却并没有迎来“开门红”,而是出现了普跌。
截至收盘,认沽期权3月2200、2250、2300、2350、2400分别下跌了21.7%、22.38%、22.23%、16.69%、15.65%。相对而言,认购期权也表现差劲,在早盘上涨的情况下,截至收盘仅3月2200认购期权勉强录得红盘,涨幅为0.77%,其余认购期权品种也是大幅下挫。
实际上,无论是从初期规模上看,还是从行权时间(最早的行权日为3月25日)上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期权上市在短期内无法左右股市既有的走势。
昨日早盘,股市延续了上周的低迷,出现低开低走。10时20分后,在权重股的带领下,市场出现了快速反弹,并至14时15分左右创出盘中高点。而在14时15分过后,市场又出现了类似上周的盘中跳水,截至收盘上证综指上涨0.62%,深证成指上涨0.71%,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分别录得0.5%和1.28%的跌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昨日权重股再次在盘中拉升,但市场的成交额却出现了继续下滑,沪市昨日成交额为2407亿元,较前期最高峰时下降了近70%;深市成交额1954亿元,较前期最高峰时下降了近60%。
关注沪指60日均线
浙商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延兵指出,近期市场下跌与基本面利空因素集中释放有关。其一、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增大令市场信心再度受挫,1月官方制造业PMI跌破荣枯分界线至49.8,创28个月新低;其二、证监会对剩余46家券商进行第二轮两融业务检查直接弱化了杠杆资金对市场的推动;其三、民生银行高层变动影响了银行股的整体情绪;周四,央行降准后大盘高开低走并连续重挫,投资者心态开始浮躁;其四、本周又有24只新股集中发行,有望冻结资金2万~2.5万亿元,市场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面对基本面不利因素的累积,张延兵认为,从上证综指目前走势型态来看,双头形态正在进一步形成,股指已跌穿30日均线,短期主要看60日均线以及3000点关口的支撑。
有私募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股市去年7月份的上涨以来,60日均线一直扮演者重要角色。2014年7月,沪指正是在反复与60日均线纠缠后形成突破,开始步入上升通道。
2014年10月底,沪指曾出现一波快速杀跌,10月27日最低点2279.84点与60日线2280.83点近乎重合,随后指数便再次走牛,并迎来了一轮权重股的翻倍行情。如今,沪指距离60日线仅有2%的下跌空间,再次触碰的可能性极大。
该私募人士指出,目前,在沪指有望在60日线获得强力支撑的情况下,深成指距离60日均线也仅有3%的下跌空间,创业板指数距离20日均线也十分接近。由此可见,市场下跌的空间已不大,对行情不应过于悲观。
近期权重股纷纷反弹
昨日的大盘分时图中,白线在10点20分左右崛起穿越黄线,此后,白线的走势明显强于黄线。记者注意到,类似的走势在上周就多次出现,这说明盘中一旦权重股开始重燃升势,中小盘股便面临回调的压力。
对于权重股的再次活跃,私募人士指出,技术形态上的反弹需要,以及部分权重板块消息面存在利好,构成了反弹的主要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2015年来,权重股已经历了长达1个多月的调整,绝大多数权重股的跌幅超过15%,如工商银行(601398,收盘价4.3元)、农业银行(601288,收盘价3.23元)等;部分个股的跌幅更是超过了20%,如中国神华(601088,收盘价17.83元)、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29.41元)等。另外,由于券商股刚披露的2015年1月份经营数据依旧十分靓丽,这也刺激了券商股出现大幅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权重股前期涨幅过于巨大,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权重股的短期修复并不意味着二八行情的再次来临。
不过,由于在上证综指连续两周大幅调整,跌幅超过8%的情况下,创业板指数却在这两周录得2%的涨幅,短期内涨幅过大的中小市值类股票,也面临调整的压力。
记者统计显示,昨日涨停的个股数明显缩水至18只,而跌停的股票数却扩大至19只。在跌停的股票中,中联电气(002323,收盘价24.27元)、奋达科技(002681,收盘价41.82元)、华昌达(300278,收盘价20.19元)等都是前期大幅上涨的个股,而雷曼光电(300162,收盘价52.19元)、贵人鸟(603555,收盘价22.32元)等体育概念股的跌停也表明,涨幅过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