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孙宇婷 许自然 费盛海
每经记者 孙宇婷 许自然 费盛海
在华尔街被称为“金融天才”的人多如牛毛,但能被推崇至大师的却为数不多,索罗斯以其独特的投资哲学在投资界屹立不倒近50年。前不久,这位已年过八旬的投资大师在公开场合宣布正式退休,称未来将致力于推动慈善事业,一代大家终谢幕。
从索罗斯白手起家至近期公开宣布退休,他所管理的量子基金已多次成为最赚钱对冲基金,自1973年创建以来,至2013年底,量子基金盈利已达近400亿美元。在2014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上,索罗斯位列第26名,净资产达230亿美元。
不同于巴菲特长线持有的价值投资理念,在索罗斯的诸多成名之战中,他常常是以“最后一根稻草”自居。他被华尔街视作 “翻云覆雨手”,哪怕是一丝细微的举动都能在市场掀起波澜,外界对他的争议也从来不曾停歇,要对索罗斯的功过进行评说,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至关重要。
初露锋芒:荐股安联 飙涨3倍
1960年,纽约华尔街,一位来自匈牙利的犹太人初显锋芒。当时索罗斯作为Wertheim&Co.公司的套利交易员和欧洲证券分析师为一些机构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因为Wertheim跨地区的业务结构,使得索罗斯幸运地成为当时少数能在纽约和伦敦之间进行套利交易的交易员之一,这也为他日后的阻击英磅和泰铢等数场经典战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年,索罗斯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安联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安联公司)的股票和房地产投资价格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幅折价,安联保险的价值大大被市场低估。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根据索罗斯的建议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股票。事实证明,果真如索罗斯所料,安联公司股价其后飙涨3倍,索罗斯也因此名声大噪。
19年后(1979年),索罗斯决定根据海森伯格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定律,将原有的索罗斯基金更名为如今威震四方的量子基金,并开始从基金的运作中来实践了他的一系列投资哲学。此后基金规模逐步扩大,索罗斯的事业也蒸蒸日上。
跌至谷底:公债市场折戟 管理资产缩水近半
1980年,索罗斯遭遇了投资生涯的一次大挫折,当年索罗斯误判美国公债为牛市,并用银行短期贷款的方式大量购入长期公债,后因银行利率不断攀升,已远远超过公债利率,索罗斯所持有的公债每股损失了3~5个百分点,量子基金的利润首次下降,降幅达22.9%。大批的投资者弃他而去,带走了公司近一半的资产,彼时索罗斯几乎被市场抛弃。
后据索罗斯回忆,他将这次惨痛的失败视如珍宝,也因此使他摒弃了传统的投资理论,从哲学的角度完善了他那一系列投资理论,如可错性理论、反射理论及盛衰理论,并在接下来的投资中借助这些理论“遨游”金融市场。
东山再起:痛定思痛 精准做多马克、日元
1985年9月,走出低谷的索罗斯精准狙击了外汇市场,当时索罗斯开始做多马克和日元。他先期持有的马克和日元的多头头寸达7亿美元,已超过了量子基金的全部价值。由于他坚信自己的投资决策是正确的,在先期遭受了一些损失的情况下,他又大胆增加了将近8亿美元的多头头寸。索罗斯逐渐增加投入,是因为他笃定浮动汇率的短期变化只发生在转折点上,一旦趋势形成,它就消失了,他要趁其他投机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转折点之时,利用美元的下跌赚更多的钱。当然,索罗斯增加投入的前提是他深信逆转已不复存在,因为一旦趋势逆转,哪怕是暂时的,他也将拥抱灾难。
到了9月下旬,《普拉扎协议》公布后,胜利倾向了索罗斯一边。美元汇率从239日元降到222.5日元,降幅达到4.3%,这一天美元的贬值使索罗斯一夜之间赚了约4000万美元。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美元贬值幅度继续扩大。10月底,美元已跌落13%,1美元仅能兑换205日元。到了1986年9月,美元更是跌至1美元兑换153日元。索罗斯前后在这场货币战中累计赚了约1.5亿美元,凭借着精准的狙击,量子基金资产迎来疯狂增长,这也使得量子基金再次在华尔街绽放光芒。其管理规模已由1981年的1.93亿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10.03亿美元,4年逾5倍的回报更是令众多同行望尘莫及。索罗斯凭着这样的惊人业绩,高居当年的“华尔街百富榜”第二位。
成名之作:狙击英镑——“打垮英格兰银行”
1992年9月16日,晚上7点30分,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拉蒙特(NormanLamont)缓步走出英国财政部大门,当着全世界电视观众的面,宣布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允许英镑自由浮动。当天英镑对德国马克收于1:2.71。第二天,英镑继续暴跌收于1:2.65,前后英国共投入270亿美元,最后贬值14%,损失达38亿美元。
制造这一被英国媒体称为“黑色星期三”事件的正是索罗斯。此战之后,索罗斯登上了《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踌躇满志,洋溢着胜利者的自信笑容,经济学人称他为“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
1990年10月,英国加入当时由德、法倡议的欧洲货币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使西欧各国的货币不再盯住黄金或美元,而是相互盯住,而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以德国马克为核心。
当时索罗斯敏锐地意识到英国正在犯一个巨大的错误,此举将成为“英镑危机”的导火索,英镑会被严重高估,做空英镑会有暴利可图。但当时的英国还懵然不知。对于英国来说,以维持如此高的汇率作为条件加入欧洲汇率体系,其代价就如同要求一个老年人紧跟上一个青壮年的脚步。索罗斯马上付诸行动,不断扩大相关空头头寸规模,为狙击英镑作着准备。
1992年9月初,索罗斯及一些长期进行套汇经营的共同基金开始寻找机会进攻欧洲汇率体系中那些疲软的货币,目标包括英镑、意大利里拉等。他们在市场上抛售疲软的欧洲货币,逼迫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斥巨资来稳定本国货币不倒。当时索罗斯利用杠杆的放大作用,借入英镑,买入德国马克,一旦英镑贬值,就可以用便宜的英镑偿还。索罗斯逐渐增大自己手上的头寸,前后大约投入了100亿美元。
1992年9月中旬,危机终于爆发。市场上到处流传着意大利里拉即将贬值的传言,里拉的抛盘大量涌出。9月13日,意大利里拉贬值幅度达到7%,虽然仍在欧洲汇率体系限定的浮动范围内,但情况看起来却很悲观。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抛售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下跌至1:2.80,虽有消息称英国央行购入30亿英镑稳定市场情绪,英镑仍然一泄如注。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几乎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一时间,英镑已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英国财政大臣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付这场危机,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英镑的汇率始终未能站上2.778的最低限。
从开始做空英镑到“黑色星期三”,短短两周时间,索罗斯入账超过10亿美元。如果算上对马克以及英国股票的做多,德国股票的做空的话,大约收入20亿美元,量子基金当年增长67%,而索罗斯本人也凭借着6.5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当年对冲基金第一人。
经此一役,索罗斯名声大噪,当年10月26日英国 《泰晤士报》刊登的对索罗斯的访谈更是令其成为英国人及英国媒体眼中的争议人物。
对于这一次经历,索罗斯坦言,“我不会为从英镑贬值中获利而感到后悔。正如所发生的,英镑贬值被证明是有好处的。但我的观点是:我投机英镑并不是帮助英国,我也不是在损害英国,我只是在赚钱。”
争议篇章:亚洲金融危机——“经济破坏者”?
1997年7月开始,发生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同时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危机的爆发,导致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经济在1998年出现负增长,而在1997年之前,这些国家的经济大部分增长率超过5%。
“我没有制造 (亚洲金融危机)泡沫,我所做的只是加速了泡沫的爆破。”多年以后,被认为是亚洲金融危机重要推手的索罗斯,在香港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如是说道。
1989年,亚洲吸引了将近一半的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8%~12%的GDP高增长,这在当时被称为“亚洲经济奇迹”。
不过,马、泰、韩等国均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这使得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度非常高。此外,这些国家外债结构和外汇政策的漏洞也为后来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忧。
就在外界对亚洲经济一致看好时,大鳄索罗斯也将目光投向了亚洲市场,只不过他的目的和其他人恰恰相反。索罗斯此次奔着做空而来,并选择了他认为最薄弱的环节——泰国,因为泰国在东南亚各国中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最高,同时泰国经济“虚假”繁荣景气最旺,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拖垮富得流油的金融业。
当时泰铢和美元还保持相对固定的比价,但随着泰国的经济增速放缓,泰铢的价值开始明显被高估了。索罗斯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在泰铢没有贬值前通过各种渠道借入大量泰铢,借来后兑换成币值稳定的美元,等待着正确的时机大量抛售泰铢给予泰国致命一击。
在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的逼迫下,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国这一决定也被认为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受此影响,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索罗斯的攻击对象。此后,亚洲金融危机更是波及到韩国、俄罗斯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给亚洲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这场灾难直至1999年才平息。
索罗斯本人却在这次危机中获取了高达20亿美元的利润,他的量子基金资产总额骤然膨胀到170亿美元。
就在亚洲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时,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厉声斥责索罗斯暗中操纵了东南亚的金融市场,从而造成当地货币贬值。“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一下子就被这个有钱人给搞垮了。”
事实的确如此,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国民失业、企业破产之景四处上演。
对于外界的指责,索罗斯却显得非常坦然,他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所关心的只是市场价值,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的10余年间,为补救促发危机的缺陷以及修补危机所造成的破坏,亚洲各国采取了诸多措施:银行冲销了坏账,重组了资本结构,强化了审慎控制。企业对资产负债状况进行了重新整理,金融危机前的过度投资被逐一清理。亚洲各国也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资本对外开放项目以及引进跨国公司投资等事项,也更加注重国家的金融安全。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索罗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