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发布了266个网贷平台“黑名单”和676个平台的预警名单。
质疑声一片
据记者了解,在大公国际公布的网贷平台预警观察名单中,广东有133家、上海有57家、北京则有47家。其中,上海名单尤为引人瞩目,因其第一个平台,便是有着银行、上市公司双重背景的老平台陆金所。
据网贷之家数据,陆金所在2014年12月份成交量超过25亿元,在全国平台中位列第二。大公国际回应外界对于陆金所“上榜”的质疑时表示,“大不代表好,大不代表安全。”
银客网副总裁李飞表示:“独立客观的评级或排名,有益于行业健康发展,但如果评级或排名缺乏有效依据,反而变成广告或合作的潜规则,对于行业发展一定会起到阻碍作用。”
短融网的CEO王坤则认为,“总体来说大公国际的名单评级可参考价值有限,对于相关平台缺乏有效数据支撑,在整个评级过程中主观判断成分居多。但也能看出,现在很多网贷平台在信息披露、规范性方面存在问题。”
投之家联合创始人黄诗樵表示:“大公的名单不够严谨专业,平台对于评级比较敏感,如果不拿出来科学的评级依据,很难获得认可。”
北京市网贷协会称,“出于合规性考虑,大部分网贷平台仅公布借款人的部分重要信息,外部机构如需评价债务人的偿还能力,需要在获得债务人授权的前提下补充其他信息,大公国际主要依据平台的信息披露度和披露规范度进行相关评价,进而设定网贷平台‘黑名单’和‘预警名单’,其可行性和准确性有待商榷。必须指出的是‘黑名单’或‘预警名单’具有负向激励作用,易于成为套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