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人民日报三问楼市翘尾:整体将告别单边上涨

    人民日报 2015-01-19 09:37

    去年下半年,各地楼市限购继续松绑,信贷政策持续松动,房企为消化库存普遍以价换量。以上因素共同推动12月楼市回暖,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降幅继续收窄,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再创新高,一线城市“量价齐升”。

    三问未来楼市调控何去何从

    市场政府各归其位,行政调控手段尽可能淡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楼市格局将建立在直接干预楼市的行政调控手段逐步退出市场的基础上。除一线城市及三亚外,全国楼市近10年来首次出现依靠市场自行调节的局面。

    去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曾明确表示,除了几个特大城市,由于人口规模控制问题没有放开之外,大多数城市已经把几年前推出的限购措施进行了调整。取消限购、限贷等楼市去除行政化的政策并非救市,而是借市场调整的窗口期,把一些行政色彩比较浓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剔除。

    “未来中国住房政策的取向应是通过弱化行政管控,使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通过深化市场改革,最大限度地改善居民实际住房条件。楼市政策目标将是建立自住为主、适度投资、市场调节、政府监控的市场架构。”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倪鹏飞认为,行政管控过多扭曲了市场信号,造成开发商和购房者对房价的非理性预期,助长了市场短期波动,降低了市场供给效率。

    实际上,从去年以来,政府就已经将主要精力从对住房市场的直接调控干预上转向了完善制度与监管等三大方面:

    一是包括住房保障体系、产权登记制度在内的住房制度建设;

    二是加快包括棚户区改造在
    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

    三是加快完善住房金融体系,特别是政策性住房金融服务,以最大限度支持政策性住房建设及普通职工的住房消费需求。

    “未来地方政府将会从越位到退位,从错位到归位,从缺位到补位,立足于市场规律办事。以前的人为造城行为将大大减少或不复存在。”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蔡书凯分析,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会进一步淡化。

    蔡书凯表示,如要让地方政府更好地实施管理本位,需要一些外部的辅助条件,最重要的是通过房地产税、转移支付等,保持地方政府财力的可持续性。

     

    原文链接:http://money.163.com/15/0119/07/AGAAAP4C00253B0H.html

     

    上一篇

    引领新常态呼唤“清醒GDP观”

    下一篇

    券商广收两融罚单 个股早盘集体跌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