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国际巨头们为何不减产?

    证券时报 2014-12-04 09:08

    1960年成立的欧佩克,曾靠石油禁运狠狠地教训了一下西方国家,让他们反思对以色列政策。

    证券时报记者余胜良

    1960年成立的欧佩克,曾靠石油禁运狠狠地教训了一下西方国家,让他们反思对以色列政策。从此,石油成为阿拉伯世界和西方抗衡的杀手锏。现如今,石油和矿业巨头们面对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却不减产,这种“默契”令人感到十分奇怪。

    为何他们放弃了这一最有力的武器?究其原因,主要是原有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却还未形成。在这种缺乏统一协调的情况下,谁先减产,谁就先遭受损失。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宗商品的短暂暴跌除外。在此轮暴跌之前,石油和铁矿石都经历了十年左右的迅猛上涨,价格上涨造就的利润惊人。前几年在A股市场只要沾上铁矿石、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公司都会受到追捧。这就吸引了很多资本投资石油和铁矿石。中国不少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找矿,民间也有很多资本顺势走了出去。

    以铁矿石为例,中国企业在全球把控和新增了不少产能,其他寻求利润的企业自然也会这么干。石油也是一样,美国的中小企业鼓足干劲,在美国本土到处钻探,将美国的原油产量提高了70%,使得美国能源行业重获生机,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增产国。

    十余年的繁荣造就了一个新格局,原来的巨头们利润在增长,产量在上升,但控制能力下降了,寡头不寡。困难时期,行业容易形成某种联动机制,以求共度难关,但在繁荣时期,这种联盟往往会松散或瓦解。

    在铁矿石价格下跌时,力拓等巨头还在增产。用力拓集团铁矿石部门主管AndrewHarding的话来讲,“这就是国际市场残酷竞争的现实”。无独有偶,欧佩克产油国以及俄罗斯,面对原油价格暴跌得出结论也是不减产。也就是说,市场的主要玩家对把控市场丧失了信心。

    价格联盟一旦不复存在,率先减产者就会让出市场。此举并不能提升价格,还让竞争对手占了便宜。

    市场从极其繁荣向衰退的转化速度过猛,整个行业还无法做好准备应对,行业还在盼望新秩序,但新秩序的产生,要依赖于价格下跌到更低,或者低价格持续更长时间。

    没有企业减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经历过这么多年繁荣,市场玩家家底颇厚,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而且有些地区,如沙特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生产商成本很低,即使价格跌到现在的价位也可以盈利,完全没必要减产。

     

    上一篇

    普德药业两度闯关IPO未果 欲委身誉衡药业“曲线上市”

    下一篇

    用友软件推18亿定增预案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