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只有生长在法治土壤之中,才能让它的筋脉长得更加强壮。
年关将至,资金的流动,格外牵动人心。然而近日,福建、浙江、四川等地却接连爆发P2P网贷“跑路潮”,给互联网金融的天空平添了几分“雾霾”。
时针拨回到2013年6月,余额宝正式上线,仅半年就吸金1853亿元,互联网金融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而在此前,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一些传统理财产品的起点动辄数以万计,门槛太高,且投资渠道有限,只能让碎片化的财富“睡”在银行里;对于小微企业等亟待“浇灌”的资金需求方而言,传统金融如同大江大河,但无奈利息堤坝高高筑起,“一息”当关,“万水”莫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缓解了这种尴尬的局面。1元的投资起步价,随时存取,利率还比银行高,何乐而不为?网贷、众筹等平台的出现,也让小微企业头疼不已的贷款方程式,有了解答思路。
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与电商的联手,还敲开了新的消费大门,为中国经济转型加了一把火。且不说不断增长的整体网购规模,淘宝“双十一”571亿元的消费奇迹,就足以说明问题。仅今年上半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就达到约1.1万亿元,超过了北京市同期的GDP总量。此外,新的消费热点也在孕育。比如,有电商打出众筹牌,在网上开卖房子;还有平台上线海外购,打通国内外的网购市场。这些都说明互联网金融的触角正在不断延伸。
然而,“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险艰”,互联网金融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正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很多客户对互联网金融其实没有什么概念,属于“白纸客户”。他们一方面很难精确地控制风险,另一方面也难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理财产品所忽悠。且互联网金融往往客户分散,涉及的群体较多,一旦老百姓的资金打了水漂,将产生比传统金融更大、更难以处理的局面。
更令人担忧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家层面监管规则和制度的“笼子”还未打造完备。这也让许多纯诈骗性质的平台得以顺利进入这个生态圈。从一些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来看,网贷平台开“空头支票”现象频发,投资者损失严重。同时,互联网金融介质特殊,动动手指,输个数字,就能实现财富的转移。之前就有谣言称手机丢失会导致支付宝账号被盗,引发网友强烈关注。平台良莠不齐、通信技术存有短板的背后,资金如果受损,谁又该来担责?
解决这些难题,还得靠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任何经济行为,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法治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保障。在前不久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一位即将成立的民营银行拟任行长便指出,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没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是不可想象的。行业的准入门槛怎么界定,企业的信用评级如何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怎样完善,这些都有待于明细的法律条文予以规定。
互联网金融还很年轻,生长在法治土壤之中,才能让它的筋脉长得更加强壮。“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镀上法治金身的互联网金融,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变革,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