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喜威 发自北京
昨日(11月27日),央行4个多月以来首度暂停正回购操作。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350亿元,为连续第二周实现净投放。11月25日,央行将正回购操作的规模缩减至50亿元。
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整体平稳,但短期资金利率仍有所上升。此前,市场传闻,近日央行将会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但该消息并未得到证实。
有市场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资金面仍较为紧张,昨日央行结束了正回购操作,也是希望缓解资金紧张的预期。预计今年底,银行间市场应会维持流动性的整体宽松,但也会出现结构性的资金紧张。
资金利率继续反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昨日,央行未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任何操作,当日有200亿元正回购到期。实际上,这也是4个多月以来央行首度暂停正回购操作。
11月25日,央行开展了50亿元规模的14天期正回购,但规模较上次的100亿元缩减了五成。考虑到周二、周四均有200亿元的14天期正回购到期,央行本周共在公开市场上实现350亿元的资金净投放。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三个月及以下期限的资金利率仍小幅攀升。其中,7天期品种上涨1.6个基点,至3.29%。同日,银行间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上涨7.55个基点,至3.3955%;14天期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上涨39.29个基点,至4.3470%。
“目前,资金面仍比较紧张,周二央行缩减正回购的操作规模,并下调正回购操作利率20个基点,主要是引导资金价格走低。昨日央行结束正回购操作,也是希望缓解资金紧张的现状。”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陈龙表示,今年底,银行间市场应会维持流动性的整体宽松,但同时也会出现结构性的资金紧张。
“一般到12月份,商业银行都开始整理账务,不太愿意拆出资金,而这时的券商、基金,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就会有较大资金缺口,因此会出现结构性流动性紧张。不过,遇到这种情况,预计央行应会重启逆回购操作,甚至加大逆回购的操作规模。”陈龙表示,这种公开市场操作终究只是短期性的政策,至于降息,年底出台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降准需有配套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近日宣布降息后,市场很快出现“降准”的传言,不过并未得到权威部门证实。对此,陈龙表示,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的货币政策向来就是如此,降息和降准经常都是配合进行。
陈龙认为,现在降准之所以没有出台,或者说仍在讨论,是因为现在要进行经济的转型升级,不能像以前那样简单地降准。至少在降准时,要有一个比较充分的理由和具体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资金的流向。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投资者均赞成会有降准,但降准次数方面观点相对分化,40%的投资者认为到明年底前会有2次,而认为将有4次、3次、1次的占比均为15%~16%。
“如果只是降低价格,没有资金的供给,在宏观经济下行,微观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是不愿意投放货币资金的,至少不愿意对中小微企业投放资金。只有降息、降准都推出来,才能真正起到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陈龙表示。
陈龙分析认为,现在央行应不太愿意直接降准,而是希望摸索一个途径,既可以向市场投放一定数量的货币,又可以避免此前“大水漫灌”的老路。如果短期内降息没有起到明显效果,可能央行最终还是会选择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