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6年之后,随着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尘埃落定,中国巨大的市场又将对来自澳洲牧场的乳制品完全敞开大门。
免除了15%关税的“澳洲进口奶”,对于消费者无疑是件好事,但却令资本市场产生了些许恐慌。昨日A股市场的乳业股股价普遍下挫,其中,皇氏乳业直接跌停,伊利股份跌幅5.19%,光明乳业跌幅3.86%,三元股份跌幅1.25%,国内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商现代牧业则下跌3.74%。
不过,乳业专家宋亮对记者表示,目前澳洲占中国乳制品进口的份额并不大,且高端市场垄断格局已定,“澳洲奶”短期内并不足以搅动市场格局。相反,由于中国企业对澳投资门槛放宽,意味着国内乳企到澳洲大陆寻找优质奶源的道路将更加顺畅。
“澳洲奶”
短期冲击有限
近年来,我国的乳制品进口量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干乳制品进口量139.7万吨,同比增加33.9%;奶粉进口85.4万吨,同比增加49.2%;液态奶进口19.5万吨,同比增加91.6%。
目前,中国对澳大利亚乳制品实施10%~15%左右的关税。理论上讲,免除关税之后的进口乳制品,不可避免地会加大国内乳业价格竞争压力。与此同时,澳洲乳制品降价也会产生联动效应,导致进口乳制品价格普降,从而侵蚀国内乳企的市场份额。
对此,国内乳业专家宋亮分析,中国乳制品进口中澳洲所占的比重其实并不大,主要的进口来源地是西欧和新西兰,前者的优势是成品奶,后者则是原料奶。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后后,澳洲由于具备一定的资源和原料奶成本优势,对国内乳企确实会构成一定压力,但由于体量较小且并无绝对的价格优势,短期内的冲击将很有限。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消费习惯的形成,目前国内奶粉、奶酪等成品奶定价仍然是由国内几大龙头乳企掌握,国外同行很难形成价格控制。当然,澳洲具有比较优势的奶种是液态奶,未来对我国奶业市场形成较大压力的更可能是液态奶市场。原料奶及固态奶将保持稳定。”宋亮说。
一位券商农业分析师则表示,中澳自贸协定对于国内高端奶粉的市场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国外品牌垄断高端市场的格局已然形成。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国外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逐年上升,目前已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一线城市更是超过市场份额的八成。
对澳投资
为中国乳企新机会
对于国内乳制品行业来说,自贸协定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压力,还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除关税互免外,此次中澳自贸协定还约定,澳大利亚对于来自中国的私营企业投资的外资审查门槛,将放宽到与澳洲其他自贸协定等同的10亿澳元,这意味着投资额在10亿澳元以内的项目将不必接受审核。
此外,若中国企业在澳投资超过1500万澳元,将可以雇用中国工人。
多位奶业专家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自贸协定签署后,国内乳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将变得顺畅,海外投资门槛降低,澳洲丰富而廉价的原料奶市场将成为未来国内乳企并购的选择。
事实上,就在国外品牌忙着进入中国的时候,国内乳企也在积极布局海外牧场、收购海外企业,以解决奶源不足的同时抗衡来自国外品牌的竞争。
11月12日,伊利股份与美国最大的的乳品原材料(奶粉)供应商(DFA)在堪萨斯州合资建立年产8万吨奶粉的公司。一位业内分析师表示,鉴于中国奶源短缺,与美国最大的上游乳制品原材料供应商合作将使伊利受益。
此外,光明乳业也在今年4月与澳洲PACTUM乳业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由PACTUM乳业集团为光明乳业代加工UHT(无菌)牛奶。
而几乎就在中澳自贸协定签订的同时,新希望也与澳大利亚FMG联合发起“中澳农业及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计划”,旨在进一步促进中澳两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贸易、食品安全、农业产业链合作等方面的互利互补。
新希望董秘向川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对公司国内外业务都有很大好处。
“我们可以学习到澳洲先进的管理经验,研究人员的聘用和输出也更为容易,同时有利于国内投资者在澳洲进行投资。”向川说。
宋亮认为,奶源基地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乳企海外投资的重点,这次新政将使得国内乳企在海外并购的难度大大降低,避免跨国交易所产生的法律和政策成本。同时,由于可以雇佣中国工人,海外人力成本也将下降。
据宋亮预计,随着中澳自贸协定前述,中国与西欧、新西兰等经济体的贸易协定也将逐步落实,未来海外的合作和并购将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