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赚六倍明年亏九成大有人在 期货私募遭遇常胜魔咒

    中国证券报 2014-11-05 11:04

    管理期货私募(CTA)产品爆发式增长成为对冲基金市场发展一大亮色,但随之而来的风控问题也逐渐暴露于镁光灯下。

    基金平台模式“双刃剑”

    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期货公司的“盘中大餐”,然而现实却是,基金公司在其中大快朵颐。就在刘增铖事件发生后,一些市场人士也对基金期货专户的平台模式提出了质疑。

    彭丽娜认为,基金期货专户的平台模式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可靠、成熟的通道,是投资人最值得信赖的管理人,但刘增铖清盘事件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金专户的短板,基金公司缺乏期货产品运作管理的经验,在风控上往往只是采取事后预警、止损线的安排,而缺乏深入对期货私募基金的策略、持仓品种、持仓比例、仓位等事前、事中风控细节的严格限制与监督。同时,对投资顾问的遴选、尽调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主观交易主要是靠人的判断和理解,特别是过去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盘感和理解,一些操盘手对某一个期货品种非常偏爱,喜欢博取趋势性行情,加上十倍杠杆,作对了方向盈利很可观,作错方向亏损也很严重。而程序化交易最大的好处是计算机能够克服人的私心、贪婪,不会因为理念、心态、情绪的变化去影响操盘。”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次刘增铖事件也表明了市场和投资者不够成熟之处,对于不同策略的CTA产品应当建立不同的预期,可以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不同类型产品的亏损和盈利。事实上,一些以对冲、套利为基本策略的CTA基金则体现出厌恶风险、追求绝对收益的特点,通常在一个组合或者策略中,进行期货和现货对冲、宏观与微观对冲、股票和股指对冲,虽然赚钱不是最多,但风险一定是相对可控的,回撤相对是比较低的。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也对记者坦言,在发展期货专户的早期,的确与一些私募合作了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类型产品。这类合作虽然短期增加了公司通道业务,但实则是把“双刃剑”。随着对CTA不同策略以及私募认识的深入,公司已经尽可能回避与激进型投顾的合作,目前高风险高收益型产品所占比重已不足10%,未来随着一些产品合同到期,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对于这类产品,公司对于产品的运作情况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虽然这类产品的客户主要来自于投顾,但一旦发生亏损清盘事件,对于基金公司的品牌形象仍将构成伤害。公司所拟定的策略是今后主要与风控意识较强、长期业绩稳健的一些知名私募合作。经过这起事件的洗礼之后,同行公司的风控基本原则预计也会相应地提高。

    彭丽娜表示,由于多空和保证金杠杆机制,期货私募基金本身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产品前应该做好亏损,甚至本金完全亏损的心理准备。随着私募行业的成熟,期货私募产品阳光化进程的推进,操盘手(投资顾问)也将会过渡到真正的基金经理角色,通过积累长期投资经验,完善风控体系,做有责任心,让投资者放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民生期货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屈晓宁也认为,不能因为一次风险事件就否认CTA产品的发展,因为单一产品的不完善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投资者也从相对陌生到逐步接受,对CTA的认识也将逐步深化。

    上一篇

    第三整车工厂落成 长安福特年产能提升36万辆

    下一篇

    每经记者“微观”APEC: APEC如何影响我们的手机价格?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