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
每经编辑 莫开伟
◎莫开伟
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从这次会议具体内容来看,至少释放了三大积极信号:
其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一种长期趋势,但这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必须付出的阵痛。正如李克强所说,只要能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在发展中使居民收入增加、生态环境改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们就不必过分担忧,更不能灰心丧气。因为10月汇丰PMI终值微幅上升至50.4,制造业亦在可接受的预期范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比较牢固。这种低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趋势,各级政府要主动研究经济运行态势和规模,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汇集社会各方面新动能,更多把劲使在提质增效和民生改善上,推动经济科学发展和升级发展。如此,中国经济就会全面止跌企稳,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
其二,在经济低速增长形势之下,应把消除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摆在首要位置。李克强再次强调推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措施,做实行政审批、市场壁垒和各种 “路障”的 “减法”,做好市场空间、创业天地的“加法”。不扫清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障碍,给实体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实体经济手脚就会被束缚,经济就会进一步下滑,其结局很危险。各级政府要始终如一地坚决贯彻中央有关减轻实体经济负担的各种优惠政策,坚决摒弃地方本位主义,防止各种财税金融优惠政策被“地方利益”架空。
其三,在坚持传统产业“挖潜革新”基础上,应把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作为振兴经济的着力点。这次会议,传统制造业和电子商务企业两位企业家作了发言,从发言中可看出,政府应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困难上做好文章。同时,应大力推动类似电商等新兴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着眼提质增效,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打造升级版。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必将为中国经济增长释放更大能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