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扩产8AT变速器需10亿 盛瑞传动欲明年重启IPO

    2014-10-27 00:35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北京

    在首次IPO计划遭否3年后,出于产能扩大考虑,山东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瑞传动)再提上市融资。

    10月25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盛瑞传动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祥伍透露,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公司将再启上市计划。在刘祥伍看来,与3年前为提升产品不同,上市计划重提,主要因8AT自动变速器扩产存在10亿元资金需求,而这也是解决客户单一性的关键。

    不过,一位券商人士表示,盛瑞传动能否最终实现上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8AT自动变速器的市场表现,并由此带来的公司业务结构的实质改变。

    不排除借道海外上市/

    公开信息显示,盛瑞传动成立于2003年,是由国内最大的柴油机生产商潍柴集团改制而来,是国内品种最全的重型柴油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2011年5月,在冲刺IPO的关键时刻,因公司超90%的主营收入来自潍柴集团及其控制企业,盛瑞传动上市计划遭证监会否决。

    对于3年前遭遇的 “滑铁卢”,刘祥伍直言,“那时提上市,主要是提升老产品,但因大客户单一,上市计划最终被否”。

    记者注意到,在2011年的材料中,公司、保荐人及律师一直强调盛瑞传动拥有独立性,但盛瑞传动经营高度依赖潍柴系却是不争的事实。刘祥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成立之初就认识到对潍柴过于依赖的问题,但那时8AT自动变速器还处于研发阶段。

    在一位券商高级策略人士看来,如要重启IPO计划,盛瑞传动必须改变业务结构,首要则是降低对潍柴系的依赖度。“现在潍柴占比(营收)还在70%,但与之前比较已经降了20个百分点,2015年能降到60%的水平。”刘祥伍透露,公司目标是四六开,潍柴在营收中的占比为60%,其他占40%。

    在刘祥伍看来,潍柴的市场占比,在国内工程机械领域占60%,汽车领域占40%,“我们也是潍柴第一大供应商,这点肯定不能轻易舍掉,二者属于互相依赖的关系”。

    为打破对潍柴的依赖,从2007年开始,盛瑞传动就开始研发8AT自动变速器,并于今年7月批量生产,所匹配的首款车型陆风X5也已上市。然而,订单与产能的矛盾已摆上案头。据刘祥伍透露,今年8AT自动变速器产量目标在1.1万台左右,但按客户需求,仅陆风一家,明年需求就在5万台。在刘祥伍看来,如果2011年公司成功上市了,自动变速器产能提升可能就快了,但当时上市计划被否,“我们就在社会上寻求其他金融产品进入”。

    在业务结构改变上,盛瑞传动还是寄望于上市融资。刘祥伍称,现在急于上市,就是想把8AT自动变速器产能提上去,需要10亿元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鉴于3年前的被否经历,刘祥伍透露,“我们也在考虑其他渠道,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上市,不排除借道海外的可能。”

    自动变速器市场增速约20%/

    与3年前提升老产品的动机不同,此次虽尚未正式上报材料,但对于募集资金的分配,盛瑞传动已有了自己的算盘。刘祥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中40%(募集资金)用于AT自动变速器生产基地建设,40%用于产业链的打造,剩下的主要用于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盛瑞传动首款8AT自动变速器正式投产之前,世界范围内可生产8AT自动变速器的厂家,主要有德国采埃孚、日本爱信和韩国现代。

    在多位汽车制造业内人士看来,盛瑞传动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家掌握8AT自动变速器技术的企业,而其未来的业务也将逐渐向AT自动变速器转移。

    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透露,2013年,中国生产了700万台自动变速器,而国内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仅占不到1%的市场份额。对此刘祥伍称,这意味着,我国每年进口自动变速器需要花费80亿美元。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表示,汽车零部件是我国汽车工业的软肋,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在于发展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尤其是自动变速器。

    记者获取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自动变速器的装车率约为40%,其中合资品牌的装车率超过60%,而自主品牌汽车自动变速器的装车率还不足10%。与此同时,过去10年,我国自动变速器市场增长率高达35%。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认为,未来数年,我国自动变速器市场仍然会保持20%的高速增长。

    据盛瑞传动规划,到2020年其自动变速器将实现100万台的年产量,占据中国乘用车10%的市场,2022年企业将实现260亿元的产值规模。不过,前述券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企业产品规模的预计,还要看盛瑞传动能否顺利上市,而这都需要看资本市场对此的判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恒大购新西兰品牌进军奶粉布局全产业

    下一篇

    拍拍网双十一推新玩法 社交电商生态圈遭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