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手记:从“出资人”角度看公立医院改革

    2014-10-20 01:0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雅洁    

    每经记者 王雅洁

    与中央企业的管控类似,中国的公立医院改革,亦在走出资人监管的路子。落点至具体监管机构,就是医院管理局。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16个省、地、市在医药卫生改革大背景下组建医院管理机构,履行医疗机构的出资人职责,承担新时期公立医院改革的使命。

    跳出常规分析医疗机构、患者的微观思路,从宏观监管思路来看问题,从医疗机构管理者的角度去进一步求索,不失为一种办法。

    如何在新医药卫生改革大背景下求索公立医院改革的破冰?关键的一点仍在于“管办分开”。

    想要实现“管办分开”,首先应明确目前国内卫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方能对症下药。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卫生行政部门曾主要通过设立直属单位履行政府的卫生职能,两方面的职能发展和发挥都不够充分。在多渠道筹资的社会背景下,经济社会对于健康的影响因素日益复杂多样化。

    目前,一方面相关机构在延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制,一方面又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卫生职能的分散式扩展。

    这种职能分散有两种情况,首先是管理对象方面和环节切割方面的职能分散,比如医疗保障筹资领域分别由卫生、人社、民政等承担。

    其次是管理手段和管理事务切割形成的职能分散,公立医院表面上是由卫生部门直接管理,实际上人保负责人事和薪酬,财政负责预算的审批、财政补助和资产管理,发改部门负责物价制定和重大项目投资,职权高度分散,导致多头管理,加大了行政成本降低了效能,难以有效解决卫生领域重大问题。这样来讲,势必会影响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特别是在决策和执行一体化的情况下,卫生行政部门很容易陷入直属单位的微观管理中,将导致政府在新增加和加强卫生职能时,往往采取从卫生行政部门分割或者说设立新机构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又会进一步加剧政府卫生职能碎片化。

    如何厘清上述问题,以北京为例,身为“出资人”的医院管理局,未来与卫计委如何进一步协同合作?

    卫计委研究制定统一政策,主要负责宏观面;医管局的职能是探索微观面。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毛羽表示,“我们一直将卫计委和医管局的职能比喻为卫计委能够上天,医管局能够入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昆明推股份制办院 多点执业显效

    下一篇

    今日微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