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陈小雨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发自海口
三季度即将落下帷幕,各界对全年经济情况愈加关注。
昨日(9月28日),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2014创富共荣资本高峰论坛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可以实现7.5%左右的增长区间目标,CPI全年将控制在2.2%水平,就业方面目前已经接近1000万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当前结构调整之下,部分企业已开始压减产能,这也使得企业倍感“阵痛”。对此,姚景源认为,结构调整期间,应想办法减少阵痛。如同拔牙一般,可以给企业“打麻药”,部分采取有偿或给予补贴的方式,以减少阵痛。
目前的宏观数据提示下行压力不可小觑。今年8月,多项经济指标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新低。
姚景源表示,现在面临的是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以往刺激经济政策副作用的消化期,这三期现在同时出现,而且作用是相互叠加。所以我们面对的情况、形势、问题就更复杂,中国三期叠加绝不是有些观点认为的将持续一年半载,而是将持续3~5年。
针对结构调整阵痛,姚景源表示,中国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就是产能过剩。例如中国钢铁有超过10亿吨的生产能力,去年生产10亿7800万吨,在钢铁价格一路下行的情况下,去年利润率最低的时候,一吨钢仅赚4毛3分钱。
对此,为解决产能过剩过问题,高层明确要改造牺牲一批,消化一批,淘汰一批再转移一批。
这也使得唐山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阵痛——到2017年,全市要削减4000万吨粗钢、2800万吨炼铁和800万吨焦炭的落后产能。
姚景源表示,在唐山调研时发现,此次压减产能,让地方感觉“很难”。地方所在意的不是GDP指标以及财政收入,“压三千万吨钢,直接和间接涉及就业20万人口,这个坎儿过不去。”姚景源解释说,如果一个市几十万人失业,就可能带来不稳定因素。
姚景源举例说,医院抽样调查有80%的人躺在拔牙的椅子上后血压上升,这就如同结构调整,还没开始进行,企业已经变得“高血压”了,故第一要稳住企业的“血压”。
此外,姚景源表示,拔完牙后不疼的原因是因为打了麻药。结构调整也可以“打麻药”以减少阵痛。他认为,政府应积极介入,帮助企业调结构,像北京对黄标车的处理一样,采取有偿的办法,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以换取综合的平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