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推进B转H事项而停牌后,鄂尔多斯(600295.SH)便肩负起沪市首单B股转H股的“破冰”重任,但似乎进展得并不顺利。
近日,鄂尔多斯公告称,由于转板事项的条件不成熟,公司已决定停止筹划B股转H股事项,并开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B股市场融资功能已经丧失,转板和回购仍是目前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的最可行方案,并一定程度带来投资机会。
鄂尔多斯今年5月6日起停牌,并随后公告称正筹划重大事项,涉及公司B股转H股上市事项,若转板成功,将成为沪市首例B股转H股。此前,深市已有中集集团B在2012年12月首家实现B转H。随后,深市还有丽珠B、万科B分别在2013年、2014年转板成功,鲁泰B、南玻B则推进B股回购。
沪市也在同期逐步启动B股改革的探索。去年1月,上柴股份成为沪市首家回购B股的上市公司。去年2月,东电B大股东浙能电力宣布拟向东电B其他全体股东发行A股用以吸收合并,换股合并后的浙能电力,已于当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但截至目前,沪市仍未有上市公司推进完成B转H事项。承载市场厚望的鄂尔多斯昨晚也公告称,经慎重论证,目前推进条件还不成熟,公司决定停止筹划B转H事项,并开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最初为吸引外资筹集外汇资金而设立的B股市场,伴随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A股对境外合格投资者的逐步放开而日益边缘化。数据统计显示,自2000年7月以来,B股市场再无新股上市,市场融资功能已经丧失,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推行B股改革已势在必行,以目前推进案例来看,转板和回购注销仍是普遍采用的方案。
根据港交所的上市规则,同时在A股和B股发行股票的公司可通过“介绍”的形式上市,由此实现B股转H股。但B转H股上市,还需要符合港交所财务测试、最低市值、公众持股量、流通比率等多方面的上市规则,而纯B股公司,则只能通过私有化退市的形式来解决B股问题。
对于沪市迟迟未见B转H破冰,市场观点普遍认为,相较深市B股的港元计价模式,以美元计价的沪市B股在方案设计和技术操作上或将更为复杂。上市公司各自情况的不同,也让B股改革的推进方式更具多样性。
宏源证券分析师王凤华就在其研报中指出,质地优良的公司可以在私有化后选择在A股或其他证券市场重新上市,而质地一般的公司采取主动回购股票并退市的可能性较小。
数据统计显示,沪深两市截至目前仍有103只B股,其中包括83只A+B股,20只纯B股。宏源证券研报还指出,由于B股行业估值较A、H股存在一定的折价,具备转板条件B股公司股价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若选择在内在价值低估时进行股份回购注销,预期股价可回升至合理水平,“未来B股整体估值逐步向A、H股看齐是大概率事件”。
以上述已公布的转板事项为例,上柴股份的B股回购价格不高于每股0.748美元,已溢价约12%。上柴集团在公告中就表示,回购B股不仅向市场传递了公司内在价值信号,而且预期将提升公司每股收益,更好地体现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实现全体股东价值的回归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