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将近,沪港通推介活动也进入冲刺阶段。据了解,包括两地交易所及券商在内的机构将在本周密集召开推介活动。上交所和港交所将在深圳和北京相继召开沪港通研讨会,介绍沪港通运作模式及交易机制等。而包括瑞银证券、国信证券在内的多家机构也在本周举行针对投资者的沪港通推介会。
在昨日国信举行的沪港通推介会上,与会港交所相关人士透露,在过去两周针对北美、欧洲、中东等地投资者的国际路演中,投资者反应整体正面,内地经济发展的势头仍被看好,两地大盘股约10倍的市盈率对长期资金也具有吸引力。
港交所人士透露,2014年8月底至9月中进行的市场演习已经顺利完成,现正最后修订交易及结算规则以及运作程序,争取尽快解决税收、供股等市场关心的问题,投资者教育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未来流入A股外资将持续不断
此前高度强调沪港通利好作用的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则在昨日举行的另一场推介会上,再次强调沪港通在推动A股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从短期市场反应出发,在沪港通正式开行前确实可能存在投机资金和一些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投资者获利了结。但中长期看,通过沪港通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未来将会持续不断。
陈李预计:“未来一年,海外投资人会成为A股市场上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投资方,会对A股大盘股和一部分股票产生重要的影响。”
陈李表示,国际资本配置额度和税务方面的法律问题是目前阻碍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主要障碍,但是这些问题都有望通过沪港通的不断完善而得到解决。如果明年A股因此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全球大型公募基金都将必须配置A股。大量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将改变A股市场当前的投资者结构和估值体系。
根据陈李的估算,“沪港通3000亿的额度,预计QFII未来一年增加700、800亿人民币的使用,RQFII增加1600亿到1800亿的额度,那么到2015年底为止,海外投资人持股规模可以达到900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9%的所有A股的自由流通市值,也相当于75%的全部中国内地公募基金的持股规模。”
而对沪港通中的港股通,机构观点则较为谨慎。瑞银证券H股分析师陆文杰就认为,过去四个季度内地机构在港股市场持续减仓,港股通开通后也不会有强烈的加仓意愿,而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此前没有投资港股的可靠渠道,预计将成为港股通初期主要参与者。
记者同时了解到,关注沪港通进程的投资者普遍看好沪港通带来的机会。部分参与沪港通推介活动的机构人士表示,非常关注港股通带来的新投资机会,沪港通的横空出世将迅速消解两地市场隔阂,资金的双向流动、资产的平行比较、研究的相互覆盖、人员互访互通将成为两地投资界共同关注的主题。
对冲基金伺机抢先杀入A股
沪港通机制激发了海外投资者对投资中国A股市场的信心与兴趣。近期高盛、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在海外路演时发现,海外投资者对于A股的关注度日高,预计沪港通启动初期,海外投资者以偏小型、灵活的对冲基金为主,系统逐步落实之后,大型海外公募基金等参与度会进一步提升。
对于国际资金流入A股的类型和节奏,机构普遍认为首批将以小型对冲基金为主。公募基金由于需要更新法律文件、监管机构审批等原因,无法在第一时间使用沪港通。而指数基金则更加被动,需要等待相关指数编制机构的决定。国际资金在A股市场中的投资标的,将围绕较香港市场便宜、高股息率和香港市场买不到,以及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三个标准来选择。军工、环保、大型医药等板块被认为对于国际资金最具吸引力。
对于可能最早投资A股市场的小规模、灵活的对冲基金,陈李这样评价:“这类投资主体与目前QFII的风格很不一样。QFII主要投资主体是主权基金、大型公募基金,而沪港通启动初期的海外投资者以偏小型、灵活的对冲基金为主,他们对于选股的策略也会有差异,估计大部分会投向A股比较便宜的股票。”
高盛首席中国策略师刘劲津则表示,在美国路演时发现,部分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有意向通过沪港通增加对A股市场的配置,而且,“一些海外投资者正考虑将他们此前放在东南亚的头寸转移到中国来”。
刘劲津告诉记者:“A股估值相对便宜,8倍左右的市盈率,对于海外中长线投资者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另外,当前海外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配置非常低,但随着沪港通启动,海外投资者的策略将发生巨大变化。
“结合香港和A股市场,将形成全世界第二大交易市场,从规模上讲对海外投资者足够重要。”刘劲津表示。“海外投资者关注A股4-5%的分红收益率,同时,这也是他们分散组合风险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