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首都机场股份总经理史博利:北京第二机场来得太晚

    每经网 2014-09-10 10:27

    每经编辑 陈小雨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2014年对于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0694,HK)公司新任总经理史博利,一点也不轻松。

    历经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拥有3条跑道、3座航站楼同时运行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四年稳居世界第二。

    年旅客吞吐量超过8300万人次的背后,是空地运行资源紧张、业务量增速日趋减缓的发展瓶颈。同时,航线网络通达134个国内航点、118个国际及地区航点的首都机场,国际旅客比例目前仅为24%,距离成熟枢纽机场仍有较大差距。

    面对如何破解资源瓶颈进一步提升枢纽竞争力,如何突破航空货运发展的阻力等问题,曾先后担任中国民航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民航局运输司司长等重要职务的史博利,转身企业高管,将开出一张怎样的治理良方?今年上半年,首都第二机场正式获批,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否将成为首都机场新的机遇?近日,史博利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繁忙背后的发展瓶颈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之前,史博利刚参加完北京全球友好机场总裁论坛。据了解,这场邀请到了来自亚、美、欧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国际友好机场的总裁及其特别代表的航空盛会,更像是一场专门针对首都机场发展问题的“专家会诊”。

    在旅客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二的背后,8300万的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超出首都机场的设计容量:高峰小时容量、过夜机位等主要运行资源均已饱和,高比例的窄体机运营无形中又降低了单位资源价值,导致旅客量增速由前几年的10%左右降至目前的3%以内。

    “(旅客吞吐量增速过缓的)主要原因是空域饱和以及时刻资源紧张。”史博利表示。

    有限的空域资源无法支撑庞大的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制约首都机场发展的最大瓶颈。据史博利透露,目前,首都机场每周就有大约2000架的国内外飞机因为航班时刻不足在排队。

    同时,史博利坦言,在总吞吐的8300万人次里,国际吞吐人次才2300万左右,不及2013年中国民航业完成旅客运输量3.5亿人次的1/10。

    “一是要实现首都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扩容,以满足首都机场创建大型国际枢纽的需求;二是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力,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运力匹配、交通支持等因素,研究提出现有航班时刻结构性调整的新思路,将释放的优质时刻更多地用于国际航线航班,进一步提升国际航班在首都机场的比重。”史博利表示,航空业务结构的调整,以及运行资源的深度挖掘,将成为解决资源瓶颈问题的主要手段。

    “第二机场来得太晚”

    史博利还意识到,首都机场高峰小时容量调整到了目前的88架次,已经达到上限,要想扩容较为困难。受空域制约,原有存量基本已经分配完毕,新的容量增加不了。国际航权的谈判上,北京因地理位置等原因也受到定量限制,航线结构调整几乎步履维艰。

    “在老机场无法再扩大的基础上,建新机场,早应该建。首都第二机场来得太晚。”史博利指出。

    今年上半年,北京建造新机场的立项和环评许可刚刚获得通过。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项目总投资861.69亿元,建成后将拥有4条跑道,约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达1亿人次,可实现飞机起降62.8万架次。预计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

    接受采访时,史博利不止一次对记者强调,第二机场建好之后,因为分流等效应,将对目前首都机场整个空域的结构设置、安排,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后,天津、河北机场也会带来部分同样的分流效应。

    至于第二机场的定位,“与现有首都机场一定是相互匹配、互为补充、又各自独立的两大机场,并且是放开市场化。既有国内航班,又有国际航班,甚至还会有规划的低成本航空的运作的空间,由航空公司根据自身市场运行自主决定。”史博利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人民币现近三年来最大涨幅

    下一篇

    欧莱雅收购巴西最大护发集团Niely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