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四川试水“地方版自贸区”学习借鉴上海17项改革经验

    2014-09-02 00:5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江然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江然 发自成都

    自去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全国多地申报自贸区的热情持续高涨。

    昨日(9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政府网获悉,四川省决定率先在成都市部分区域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经验。

    据了解,上海自贸区主要围绕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制度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制度创新,而四川省亦结合实际情况,从上述4个方面梳理出17项可学习借鉴的经验。

    “在中央审慎推进自贸区的情况下,地方变通着尝试自贸区,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这种闯劲有利于搞活经济。”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告诉记者,“眼下,靠着向中央要政策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大,地方政府不能再等,而是应该一步步推进,谁先探索出亮点,谁就能脱颖而出”。

    但他同时提醒,“这种自发的主动摸索与上海自贸区相比,遇到的阻力和障碍更大。也要承担一定风险,对决策者是一个考验”。

    “取经”上海/

    自去年9月正式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经验,为多地效仿。

    “我省在成都市部分区域率先推动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将有利于加快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发展环境,也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8月27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的发布会上,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如是说。

    就在半个月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都市部分区域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实际上,在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上,四川省已筹备多时。6月5日,四川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自贸区调研,并于7月2日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重点研究在成都部分区域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工作。

    早在2013年底,成都市就已抽调相关部门“精兵强将”,搭建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开展了上海自贸区相关工作研究。

    “上海自贸区本身就是试验区,就是要探索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各地能够因地制宜地去学习,这是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初衷。”上海金融学院科研处处长张学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自贸区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着力点。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的“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也强调,各省市要抓紧学习上海自贸区探索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海自贸区已经探索出一系列经验,相对清晰,且付出了探索成本。”四川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邓玲告诉记者,四川主动学习上海自贸区的成熟经验,可以避免走弯路,节约学习成本。

    打造“准自贸区”/

    上述《方案》显示,四川省率先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的范围“首先放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含高新、双流园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这两个区域总面积为8.77平方公里 (上海自贸区面积是28.78平方公里)”,待条件成熟后,将在更大范围推广。

    唐利民在27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自贸区主要围绕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制度创新,结合我省实际,我们梳理出17项可学习借鉴的经验。”

    “实际上,上述范围已经具备了‘试点’的基础。”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比如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等区域,几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管理机制,具备了条件。”

    四川媒体亦直称上述区域为“准自贸区”,并指出“就政策而言,‘准自贸区’是现有保税区的全方位升级;就地理位置而言,‘准自贸区’是现有保税区的合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7项经验被定义为“可操作、易复制、出实效”,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情况”。

    实际上,上述17项任务中有多项任务已经在成都市推出。其中成都高新区已于今年7月正式对外公布了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总结推出的14项海关监管服务政策已有8项在高新综合保税区先行实施,并推出了包括全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一报一审”通关模式改革和“区间结转,自主运输”等创新模式。

    以改革寻机遇/

    尽管效仿上海自贸区的方向已经明确,四川在试水地方版自贸区的道路上,依然面对诸多挑战。

    “四川作为西部内陆大省,依然面临着‘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唐利民在27日的发布会上直言。盛毅也向记者表示,四川总体开放水平不高,在体制机制等多方面还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比如在负面清单制度上,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开。”

    而在邓玲看来,四川省主动提出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成熟经验,“学习精神可嘉,但也要避免过度模仿。”她同时指出,“区域经济是有特色的,特色意味着既有合作也要分工。”在她看来,四川省在自贸区上的摸索首先应基于国家对四川的定位,“四川在长江经济带上处于重要地位,亦在生态屏障、战略资源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应结合自身的定位慎重思考,这样更能发挥出比较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申报自贸区的热潮曾一度高涨,虽然随后被中央有关部门降温,但不少地方又转向先自行设立自贸区,再争取国家批准,眼下包括湖北、广东、浙江等多省在内,均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国家批准自贸区。

    “地方政府不能再把向中央政府要政策作为立足点,靠政策优惠再撬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很小,”陈秀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地方政府不能再等政策,而是应该一步步推进,谁先探索出亮点,也就能脱颖而出。”

    上海金融学院科研处处长张学森也以上海自贸区为例指出,“上海自贸区本身就不是政策的洼地,建设自贸区时,上海政府不是要政策,而是要改革的实验自主权,要的更是一个机遇。”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8月盈利冠军“炎”计划明日满仓买入华峰氨纶

    下一篇

    浙江都市圈城际铁路环评获批 交通项目有望共建共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