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朱邦凌:退市制度改革关键设计不能有硬伤

    2014-08-12 01:33

    ◎朱邦凌

    今年7月,新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出炉,这标志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自主退市与重大违规强制退市,被视为最大亮点。因此,市场对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寄予厚望。但1个月来的市场反馈,显示新退市制度改革实效堪忧,市场对新退市制度投下不信任票。

    市场是检验政策实效的最好试金石,并不会因为专家的一片“重大利好”赞誉而改变。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出来后,对ST股和垃圾股并未形成威慑效应。相反,ST股在短暂的下挫后纷纷步入上升通道,这是对号称“史上最严”退市制度的无情嘲讽。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在45只*ST股中有20只的股价比年初高,年初至今有8只ST股涨幅超过20%。

    不仅存量ST股纷纷表演,过去的老退市公司也借退市新规“借尸还魂”。上周,两只暂停上市的股票恢复上市,锌业股份上涨149%,ST金泰盘中最高涨125%。从2005年至今,至少有57家上市公司被暂停上市,除了2012年底被终止上市的*ST炎黄、*ST创智以外,几乎全部回归A股。这57只股票,除了6只恢复上市后下跌之外,大部分股票均大幅上涨,其中有22只股票恢复上市当天涨幅超过100%。

    正是因为ST股存在巨大的获利机会,吸引了众多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提前潜伏被停牌的股票,投资者深信,ST板块具有独特的投资价值。垃圾股的复活,使其成为特殊的投资盛宴。长航油运退市前夕,私募大佬徐翔家族抄底1650万股,晋升公司最大自然人股东。超级散户黄木秀父子在锌业股份停牌前巨资潜伏一年半时间,浮盈达亿元。

    投资者之所以在新退市制度出台后继续追捧ST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退市制度依然保留了重新上市规则。由于保留了这个后门,退市公司有较大概率会重新上市,乌鸡变凤凰的旧戏会继续上演。基于此种扭曲的投资逻辑,超级牛散和普通散户押注ST股才会如此有恃无恐。上证所甚至规定重新上市公司沿用原有股票代码,随时“虚位以待”。

    退市公司重新上市,使得退市不再成为一家公司上市旅程的终点,从而给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这种制度安排,貌似保护投资者利益,实质是对资本市场的最大伤害。正是保留这一规定,使退市制度可能又一次流于形式,无法发挥退市制度对资本市场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激励作用。因此,对触及财务指标等退市红线被强制退市公司,根本没有必要保留重新上市渠道。对因重大违规违法行为强制退市的公司,新退市制度没有关于重新上市的明确禁止性规定,更是留下后患。

    A股市场退市的上市公司累计不足80家,相比超过2500家的总数,退市率约3%,折合年退市率仅为美国股市的四十分之一。其实,退市制度改革的关键不在于退市家数的多少,也不必以退市家数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退市制度改革成败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价值投资理念和文化的树立。本该退市的公司无法退市,反而重新上市后身价倍增,股价暴涨,对资本市场形成逆向选择,投机文化盛行,股价结构扭曲,价值投资理念无法树立。股价结构的扭曲,进一步导致注册制改革与IPO改革无法顺利推进,资本市场整体改革目标将难以实现。

    新股发行与退市制度,一头一尾,一进一出,是资本市场改革的两大难点。去年底的IPO新政甫一推出,各路专家立马赞誉一片。但1月份的新股发行实践证明,IPO新政在市场化的外衣下有不少明显漏洞,奥赛康正是利用了存量发行和市场化定价机制的空子,给“伪市场化”一记耳光。之后,监管层连夜为IPO新政打补丁,新股发行终于步入正轨。但愿新退市制度吸取这一教训,关键制度设计不能留有硬伤。新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的硬伤,就在于重新上市规定。有此后门,垃圾股炒作的投机逻辑依然成立,精心设计的新退市制度将被悄然化解。

    (作者为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七稀土企业诉日企专利封锁启动 正式在美提交材料

    下一篇

    政府放权421项“两资”鉴定 人社部看好“宿迁模式”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