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玩家:P2P是一场停不下来的冒险

    上海证券报 2014-07-30 10:28

    这一点,P2P圈子里的玩家们深有感受。

    几乎是一夜之间,在网上借钱给陌生人,获得比存款和理财产品更高的收益——这种叫P2P的生意不断诱惑着缺乏投资渠道的中国人。

    听着动辄超过20%收益率的宣传口号,看着真真超过30%收益率的个别案例,激进的投资者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恨不能一头扎进P2P网贷的江湖里,有的甚至卖掉房子。

    马克思曾说,犯罪使劳动力市场去掉了一部分过剩人口。同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裸奔”的P2P也使这个市场去掉了一部分“过剩企业”。而P2P行业本身,也一度蒙尘。

    才尝了甜头,又栽了跟头,那些P2P玩家们却“根本停不下来”。眼看余额宝光芒行将褪去,P2P如最后一道诱饵令人欲罢不能。

    穿上互联网金融的红舞鞋,冒险者们只能继续于刀尖上起舞。

    余额宝余威犹存,P2P硝烟四起,在互联网金融“高温”的炙烤下,一向时间感并不强烈的中国人忽然演变出了一批最着急最不耐烦的投资者——用钱生钱,只争朝夕。

    拼命“快进”,狂点“刷新”。赚钱要快、成名要快、发展要快。最好一夜暴富,若不能,就不停琢磨:凭什么别人比我快?

    依靠这种暗合时代准则的强大磁场力,互联网金融锐利地切入传统金融业务,从支付到储蓄,如今再到借贷。

    各色人等抢筹买码,各路资金蜂拥而入……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甚至一时难以招架,就连鼓励创新的监管之手也无法镇定。

    欲速则不达。无视风险的快速消耗,对一个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社会而言,都极端危险。

    上瘾

    “我上瘾了。”

    一年多以前,王和(化名,大家都叫他小王)在朋友圈还是个活跃分子。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少有例外。不过现在的他十足一名宅男,如4年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校生活,两耳少闻窗外事。

    2010年研究生毕业,小王进了广州一家设计院工作,收入和福利都不错。他立下志向:戒掉游戏、好好工作、买房结婚、“不当屌丝”。

    此后两年,小王筹足首付,在离广州市中心不远的地方按揭买了近100平方米的房子。一切都正朝着他的计划一步步靠近。怎么又上瘾了呢?

    原来一年前,小王意外接触到P2P,便一发不可收拾,近似痴迷。

    短短365天,他已经辗转100多个P2P平台,每天几乎都扑在P2P上:早上进办公室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他所投的20多个P2P标,逐个逐个地看还有多长时间到期(虽然他对到期时间早已烂熟于心)。再就是留意各个P2P的官方QQ群,那里面有数千号像他一样的人,谈论着各类关于P2P的话题,这是打探各方消息的重要渠道。

    此外,第三方平台、专业评级网站、新上线的P2P项目……“这要花我两个小时的时间,弄完差不多上午的班就没了。”小王偷笑着说。

    空闲时,就是小王的“宣讲”时间。由于P2P是新鲜事物,投资回报率又高,这对相对固定收入、工作较为乏味的办公一族来说很有吸引力。

    小王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堆人。他也很乐于跟同事们分享,每每刷到新消息,他都会及时喊出来。因为这能博得大家的关注,提升他在办公室的人气。

    下班后,他迫不及待回到宿舍,就着饼干矿泉水,一个论坛一个论坛的翻帖子,并与其他投资人网上交流。“每天都到很晚,跟以前在学校里玩游戏一样,上瘾了。”小王说。

    “起因就是买房。”小王说,在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后,小王这位“纯屌丝”突然有了经济压力,顿感不适。

    “我需要钱,就要做投资。”事实上,在此之前,小王也试过多种投资渠道,“定期、股票、基金、银行理财,我都试过,但是股票赔了,定期、基金和理财的收益有点低了。”

    小王的理由是,他是个急性子,这么点收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财,这让他没有快感。

    去年6月,他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里面关于投资P2P获得高收益的内容一下子捕获了他的眼球。“吸引我的是,里面提到投资P2P的高收益率,”小王说,当即他在帖子里提到的P2P网站上进行了注册并填写和提交了个人资料,第二天一早,他就开始了第一笔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去年6月,余额宝正式上线,成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开启的标志。不过,余额宝的收益率没有打动小王。而高收益、草根性、开放性,P2P野蛮生长的基因却不断吸引着像小王这样的投资者。P2P行业急速扩展:2007年我国第一家P2P诞生,发展到2011年达20家,2012年则骤增至240家,2013年达600家。

    “为谨慎起见,第一次就投了5000块,一个月的标。”小王说,当时心里还有点紧张,但一看到上面标注的“年化30%”收益率字样时,窃喜战胜了紧张。

    一个月后,他迫不及待的登陆P2P网站,查看个人的账户记录。扣除部分费用后还有100多块的增值。“当时拿着计算器仔细核算了好几遍,几乎有点不相信是真的。放到活期里,5000块钱一个月利息才1块多。”

    第一次旗开得胜,小王信心暴涨。他不断寻找新的、有更高收益的P2P平台,不知不觉中,东拼西凑的10多万元,很快全都投进了P2P,每个标的额度在5000元至5万元之间,累计8个项目。

    “我不是为了分散风险,而是看到了更高收益率的标。”小王说,当时每天都有很多新的P2P平台和标出来,诱使他不断出手。

    踩雷

    但很快,小王就尝到了风险的滋味。

    “铜都贷的老板跑路了。”去年11月初的一天,小王在铜都贷投资者QQ群里收到消息。

    “一下子就慌了,”这是他触的第一个雷,也是他投的最大的一个标,有3万块,“超过三个月工资了”。

    业内人都知道,2013年10月,犹如一道分水岭。在去年前9个月,约有10家P2P平台出现危机,但自10月份开始出现大面积提现困难甚至关停。网贷之家CEO徐红伟说,2013年有超过70家公司倒闭或者卷款跑路,主要集中在10月份之后,涉及金额大概12亿元。

    小王焦头烂额,紧急与QQ群里的投友们商量着对策。不少投友说要去当地追讨,实在不行就去找当地政府部门,拉横幅抗议。但铜都贷的注册地在安徽,这让身处广州的小王鞭长莫及。

    “我不可能放下工作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安徽要账去啊。”小王说,情急之下,他选择了报警,警察登记了他的举报材料,表示正在调查,需要等消息。今年3月份,小王受到派出所通知去做笔录,让他重燃了一丝希望。

    不过,“事情都过去大半年了,现在还没有回音,八成是收不回来了。”小王颇为失望。

    此后,小王在投P2P时变得很谨慎,打一枪、换一炮,不停地在各个P2P平台间辗转腾挪。“铜都贷踩雷的原因,就是当时到账后为省事续投的缘故。”小王一想到这,就后悔莫及。小王还特别喜欢投新上线的平台,他认为这样比较“高明”,风险会小很多。

    “总不会刚上线就跑路吧?”

    而P2P的倒闭潮,并没有让小王有比其他人更好的运气。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已有120多家P2P平台倒闭。今年上半年更是愈演愈烈,“跑得快”的记录一次次被打破。

    今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广东“元壹创投”在上线运营不到24小时后,老板跑路,震惊业内。

    元壹创投的纪录很快于不久后被打破。上午上线,下午老板失联,这是6月27日注册于浙江台州的恒金贷P2P平台发生的一幕,刷新了网贷平台老板跑路新纪录。

    “当时一位朋友刚投了元壹,也让我去跟投,还好当时钱不多,没去投。”小王有点庆幸。他说,有好几次都与踩雷擦肩而过,刚收回资金不久,平台就跑路了,想想还会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截至目前,他已经踩到的地雷不下5、6个,损失不下5万元。

    再战

    “我急需一场胜利。”在第一次踩雷后,小王说他需要挽回损失,就像当年打游戏那样,输一局之后一定要打个翻身战。

    “得找个更高收益率的,赚回来才行。”没成想,小王真还抓住了一次极好的机会。

    当时一家新平台上线,或是为吸引资金的缘故,标的年化收益率超50%,而且对新注册用户进行奖励,每投资多少就赠送多少。比如投资1万,收益会按照2万为基准进行计算。

    粗略估算下来,这只标的投资收率能达到月息1毛左右,“太刺激了,真过瘾。”他一下子将自己所有的资金全砸了进去。

    尽管收益还是不足以弥补上次的损失,但小王觉得,照此下去,“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至今,小王对那次的“胜利”还很激动,也让他对P2P的兴趣越发浓厚。

    踩过几次雷之后,小王自己也积累了经验,最近也觉得屡试不爽。“首先期限不能太长,一个月为妙,不要超过3个月。对新平台,投了就跑,不要续投;旧平台,要选评级高的。还有就是时刻注意Q群里的消息,一发现风吹草动,就赶紧将投的标转让掉,折价也要处理。”

    一年下来,小王估算,扣除损失后,他投资P2P的整体收益率达到10%左右,“比银行理财什么的高多了。”

    随着投入的增多,他手头同时投的P2P平台共20多个,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能有一笔投入到期。小王转出账之后,立即再去投到新的标,他戏称说是车轮战,“有时好几只标到期,差点忙不过来。”

    “现在,只要每个月一发工资,我都投进去了,钱包里从没放超过100块钱,”小王说。

    冒险

    风险和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更高的收益意味着有更高的风险,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小王并没有听进去这些劝告,而是回应说:“高风险才意味着有高收益啊。”

    “没有(年化收益率)30%以上的标,我是不会去投的。”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像小王一样的P2P玩家,不断追高,才支撑着P2P行业如雪球般的增长。

    网贷之家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P2P成交量达818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成交量的600亿元。另据P2P网贷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为964.46亿元,逼近千亿元关口。P2P平台的数量,年底预计达1500家。

    “此地钱多人傻速来”,互联网金融圈内盛传的调侃之语,也不无恰当之处。P2P在半年之前还是个草根概念,不入法眼。近期却忽然间“高大上”起来,政府、银行、券商、央企、上市公司、甚至明星大腕等各路资金,纷纷杀入P2P行业。

    但小王觉得自己才不傻,“有钱不赚白不赚。”小王说,“互联网金融的管理规范还没出来,现在处于监管真空期,高层的意思也是‘让子弹飞一会’。而且,玩的人越多,风险也就越低,所以目前里面的机会很大。”

    “目前阶段任何对互联网金融的低估都是幼稚的,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式历史趋势,不可逆转。”集成金融集团总裁任晓彦不久前在中欧商学院演讲时说,“同样,任何参与者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忽视或是低估也是幼稚的,不懂风险管理定会付出沉重代价,这包括监管方、机构、用户乃至社会等。”

    业内人士预期,P2P洗牌期即将到来。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预计,未来一年半时间将是整个行业的整合期,存活的P2P平台约为10家。

    小牛资本董事长助理张杰认为,2015年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大浪淘沙,强者恒强,总量大幅减少。点融网CEO郭宇航说,未来监管出手之后,整个2000多家P2P公司可能只剩下一个零头。

    “那都是后话。不冒点风险,哪能获得超额收益呢?有哪个人发财不冒险的?”小王说,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趁着这个机会,赚点快钱。

    小王发现,之前对他推介的P2P投资方式不屑一顾的办公室同事以及朋友,现在也开始投P2P了,主动找他聊P2P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有个同事把原本打算买房的40万定存,全取出来投进去了。”

    “玩P2P,根本停不下。”最近,小王打算向银行申办信用卡,准备套出里面的钱,接着投。

     

    上一篇

    日本财政税制改革任重道远

    下一篇

    客机维修不合规 美西南航空被罚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