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百位业界精英齐聚贵阳 七大议题探路医改——2014中国医疗改革资本论坛盛大开幕

    每经网 2014-06-30 20:54

    去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助力社会资本参与医改盛宴,试图涉入医改"深水区",但围绕公立医院改制出路何在?混合所有制医院能走多远?民营医院盼望的改革方向又包括什么?

    2014年,被称为医疗改革元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其疑难杂症的解决之道备受社会各方重视。

    去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助力社会资本参与医改盛宴,试图涉入医改"深水区",但围绕公立医院改制出路何在?混合所有制医院能走多远?民营医院盼望的改革方向又包括什么等问题的答案,仍然不够明朗。

    6月2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主办,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02390.SZ)、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协办的"2014年中国(贵阳)医疗改革资本论坛"在贵阳盛大召开。集思广益,以摸清改革方向、了解产业前景。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宋葛龙、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静、贵州省推动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龙超亚、贵州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副处长龙晓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兼九鼎资本合伙人吴清功、贵阳医学院副院长、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王小林、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观福、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安怀略、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执行秘书长尹立志,以及另外50余名医疗医药企业高管,30余人公、私募机构投资者高管、20余名券商、基金的医疗行业分析师出席了此次论坛。

    医改成重头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部署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七个方面的任务,其中医疗卫生改革也是其中一大重头戏。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宋葛龙表示,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比如有关"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中,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便屡被提及,提出了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废止"以药养医"等具体目标。

    宋葛龙在致辞中表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社会资本能够自下而上,通过市场作用令一些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发挥其示范效应,引发其他企业家共同追逐,上下共同合力推进社会办医,进而推动医改。

    在论坛开幕式上,贵州省副省长何力也致辞表示,当前贵州正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新医药产业被放在重要战略上推进,同时,还计划发展包括大健康、医疗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他还邀请与会嘉宾积极参与贵州深化改革,共同推进这一进程。

    据了解,贵州是一个中药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现在动物药有4802种,植物的4100多种,矿物类300多种。其中,贵州苗药为四大民族药之一,据贵州省推动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龙超亚介绍,2013年贵州苗药产值达150亿,高于其他三个民族药产值之和。

    "目前贵州在医药资源上有一定优势,但资源与产值远远不匹配。"龙超亚说,贵州政府计划未来对市场上一百多家药企进行整合,最终形成50~80个规模化企业。

    在贵阳医学院副院长王小林看来,结合国务院国发2012年2号文件精神,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和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贵州要达到该标准差距还比较大。

    对于接下来贵州医药产业要如何布局,龙超亚介绍说,"目前贵州在民族药方面在全国拥有比较好的影响力,今后会继续加大对苗药的发展,同时还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化学医药,使贵州新医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社会办医尚存"玻璃门"

    记者了解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去年以来,国家卫计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办医的推动政策,同时,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20多个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地方相关的配套鼓励政策。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社会办医在政策层面的春天已经来临。

    "2009年的医改方案中包含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内容,随后在2010、2012、2013年分别又出台了与此相关的配套文件,今年很可能还要再出一个;此外,目前大多数省份也出台了配套文件,试图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这说明政府在推进医改上非常迫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如是说。

    不过行业桎梏仍然存在。顾昕认为,医改的关键,在于民营医院要得到发展、公立医院要深化改革。但在民营医院方面,其整体现状是政策给力、发展乏力。

    "近年来卫计委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机构向医院集团化发展,现在投资医院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都比较好,信邦制药已经介入医疗领域,但在社会资本参与办医过程中,还面临着办医模式、收购后管理的现实问题。"作为此次论坛的协办方,信邦制药董事长张观福也表示,目前信邦制药已成功形成全新的集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健康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在机构数、床位数量以及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比例却并不一致。

    据顾昕介绍,目前公立医院数量在全国所有医院中占比不到50%,总床位数中公立医院占比71%,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方面,则有多达79%集中在公立医院,诊疗人次、住院人次有86%~89%均集中在公立医院。

    不少与会专家认为,对于民营医院而言,在当前的环境下,专科医院、高端服务医院的发展比较迅速,但在综合医院领域还面临不少"玻璃门"。

    "综合医院难做的原因,就在于它要与公立医院直接竞争。"顾昕表示,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在名医的品牌效应,医师定点执业,虽然现在放开多点执业,但步伐很慢。有编制、有职称、有科研基金的名医,在退休前还很难放弃公立医院去民营医院。

    有私募基金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国家针对社会资本办医已经开放不少,但还是存在不少"玻璃门"。如这些顽症不破解,也会阻碍民营医院的快速、健康发展。

    "背靠大树"成投资法则

    在国家出台的政策里,曾多次提及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非营利性医院。而公立医院改制不给力、资本的逐利本性等原因,也令不少投资人士认为非营利性医院是一块烫手山芋。

    医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九鼎资本合伙人吴清功便认为,医院的核心资源是医生,如何把好的医生引进来,或者如何让好的医生更好地发挥作用,以使其更好地看病,这是收购医院成功与否的关键。

    不过由于公立医院在编制、科研等方面的天生优势,也令社会资本介入医院投资时遭遇人才尴尬。包括顾昕在内的诸多学者均认为,在固有体制短期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傍大款"无疑是一条捷径。

    "作为投资机构,我们选择投资方时,会更倾向于考虑跟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机构进行合作,比如地方医学院附属医院、或一些国家龙头医院,进而以它们为平台进行全面的扩张。"吴清功表示,目前九鼎资本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探索,投资医院后,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到顶级医院接受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所投资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从而增强医院的品牌吸引力。

    事实上,这一"背靠大树"模式在信邦制药收购科开医药旗下数家医院时便有所体现。

    "比如我们收购的乌当医院,去年它才开始运营,现在的盈利效果非常好。"张观福表示,乌当医院得以成功的背后,就在于有贵阳医学院这一重要支撑。

    贵阳医学院副院长王小林介绍,2002年,贵阳医学院将原来贵阳医学科技开发药品销售部进行改制,成立科开公司,主要依托医疗的上下游产业,将药品和耗材的销售、医疗器械消毒服务和养老保健服务产业发展,又相继收购了一些医院,运营情况都还不错。

    "我们之所以和信邦合作,是因为我们产权明晰,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来建立的;第二,医院这个行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在股本金上面资金有限,导致旗下几家医院还背负着较多的贷款,一旦国家金融政策生变,资金链也会面临比较严峻的问题;最后,作为上市公司来建设发展不同所有制的盈利性或非盈利性医院,也是一大方向。"王小林说。

    七大议题探索未来方向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疗卫生费用GDP的比重为5.1%,2013年约为5.1%;而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方面,美国为16.7%,瑞士11.3%,德国11.3%,日本8.3%。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吴清功认为,我国医疗卫生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大多数参加此次论坛的与会人员均认为,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投资的寒冬已经过去,春天正在到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述观点的依据在于,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产业正面临着包括疾病转型、医疗技术提高、人口老龄化、国民收入提高以及保障制度完善等变化。

    "目前我国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数量在减少,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在增加,而健康支出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行业的市场机会巨大。"吴清功说。

    吴清功还表示,当前社会资本投入医疗领域有三类值得关注:"一是专科医疗机构,其中相对规范、发展清晰的标的可朝着上市公司的方向努力;二是综合医院,将来综合医院数量会更多地释放,可朝着区域龙头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突出科室功能、独立发展也是一个方向;三是职工医院。"

    此外,在昨天下午举行的闭门论坛上,包括私募大佬、上市公司翘楚等业内人士还围绕中国医改症结之痛、社会办医模式之选、医院并购难题之解、资本市场借力之路、民营医院盈利之源、医疗服务未来之路、价值投资机构之策等七大医改热点、难点进行了思想碰撞。

    对于医改症结之痛,多位与会人士均指出"政府管控过多、市场机制缺位",是当前最为紧迫的改革项,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其他痼疾。

    "现在不少医药上市公司涉足公立医院改革,但他们是否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增量服务?"一家私募高管如是说。

    上一篇

    安全和舒适性是消费者对燃气热水器最为关心的问题

    下一篇

    招行:对同业业务进行限额管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