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社会资本办医隔着一道“玻璃门”

    2014-06-30 00:4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志伟 发自贵阳    

    每经记者 黄志伟 发自贵阳

    社会资本办医一直受政策鼓励,尤其是去年,国家密集出台利好政策,更是让资本看到了医疗服务的前景。投资医疗服务成为机构、药企等各路资本追逐的热点,但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顾昕教授在6月26日举办的“2014中国医疗改革资本论坛”上表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现状可以用8个字概括:政策给力、发展乏力。数据显示,公立医院的数量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在医疗服务市场和营业收入中占比不断扩大,尤其是营收已经占到了医疗市场九成。

    公立医院的行政化、人事变革推进缓慢等成了民营医院发展看不见的玻璃门。对于如何促进民营医院的发展,顾昕认为,政府应采取放松民营医疗机构市场准入的管制等推进民营医院的发展,其中医保支付方式的变革更是重中之重。

    公立医院行政化成障碍/

    顾昕指出,对于社会资本办医,国家一直持鼓励态度。2009年医改方案就有详细论述,提出包括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等说法。国务院在近几年都出台了相应配套文件,各省也有具体的配套政策,但到目前,民营医院的发展仍不乐观。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公立医院的数量在医疗机构中的占比已经从2003年 的 54.6%下 降 为41.6%,但是从床位数、卫生技术服务等来看,超过七成的资源仍集中在公立医院,导致86%~89%的市场都集中在公立医院。顾昕认为,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看不见的玻璃门,行政化成了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阻碍。行政化包括行政化的市场准入制度、行政化的人事制度以及行政化的价格制度等。

    医保支付改革是重中之重/

    对于如何促进民营医院的发展,顾昕认为,政府应放松民营医疗机构市场准入的管制,放松对民营医疗机构自我发展的限制,尤其是在医疗设备的购买上,没有必要采取严控手段。同时,政府还应制订民营非营利医疗机构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框架,积极探索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发展政策,允许甚至鼓励民营医疗机构承担社会职能,政府购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应该向所有类型的医疗机构开放,并积极探索公共部门与民营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所有政策中,顾昕认为,医保支付改革是重中之重。他表示,谁付钱和谁买单以及怎么买单是简化医药市场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推行全民医保,个人支付和国家补贴成了医保基金实际上最大的购买方。

    目前的医保支付主要是按项目付费制,其结果是“实际费用”的审核成了医保工作重点,医院缺乏成本控制动力,为了多盈利,容易产生不合理医疗和不合理用药现象。

    顾昕建议,可通过建立医保机构和医院的谈判机构,采取包括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多样的“打包付费”方式取代旧的医保支付制度。

    以按人头付费为例,医疗保险机构每月或每年按医院或医生服务的人数和规定的收费定额,预付给提供医疗服务方一笔固定的费用,在此期间,服务方提供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一切医疗服务,不再收费。

    顾昕表示,采用新的付费机制后,医院的费用增长受到控制,因为对医院来说,成本控制等于收入提高,控费工作由医保机构转移给医疗机构,将大大降低医保机构的工作负担。同时,医保机构的工作重心也可以转移到确保医疗服务上,监测医疗机构是否存在推诿、诱导、分解等现象,并对医患纠纷发生率进行检测,使用减少支付和取消定点来制约医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信诚量化投资总监吴雅楠:社会资本进入医院关键在提升管理能力

    下一篇

    贵州省副省长何力:新医药要成为贵州主导产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