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信诚量化投资总监吴雅楠:社会资本进入医院关键在提升管理能力

    2014-06-30 00:4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宋双 发自贵阳    

    每经记者 宋双 发自贵阳

    医改已成为目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信诚基金量化投资总监、中证800医药分级基金基金经理吴雅楠在 “2014中国医疗改革资本论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医改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实际的问题不能回避,理顺关系刻不容缓。”

    作为医改核心,公立医院改革备受瞩目。在社会资本对于公立医院改革跃跃欲试的背景下,借鉴海外经验,吴雅楠坚持认为医院是一个好生意、好行业,如何革新医院的管理能力是各方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医院是一个好生意

    就在市场对于医院行业属性的争论不断的时候,吴雅楠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坚持认为医院是一个好生意、好行业。”

    从海外经验来看,医院其实是很赚钱的行业。吴雅楠指出,虽然医院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是从成功的案例来看,盈利水平非常可观,尤其是美国的HCA(美国医院有限公司)、瑞士的SMG。“他们成功的经验在于流通环节管理能力出色,但国内传统医院并不太注重这一领域,或者是没有这样的管理能力。”

    放眼全球,我国医药产业的投入在GDP占比上属于落后水平,因此政府非但不能减少投入,反而更要加大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引导资源配置,使得投入有效。而从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角度来说,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注入传统的公立医院,使公立医院运营条线清晰,成本控制更加精细化、标准化、量化,才能为传统医院注入新的血液,使医改见到实效。

    公立医院改革到现在,吴雅楠认为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是人的改革。“公立医院的行政化制度是医改的主要障碍。一方面是人事的编制,另一方面是人员的激励机制,无论公立医院改革还是社会资本进入医院领域都需要面临这个问题。”吴雅楠表示,行政层面应该尽快放宽制度,向公平化、透明化发展,而人才激励需要和市场接轨。

    “在海外,医生不光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而且非常受人尊敬,报酬可观,这也使得很多有才华的人愿意从事医生职业。但国内从医生到护士,无论工资还是激励机制都不够到位,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加剧了医患矛盾。”吴雅楠指出,要建立市场化人才激励机制,社会资本进入医院能够部分解决这个问题,让市场化的资源与真正有优势的人才配对,医护人员的心态也要摆正。

    三大条件甄选医院股

    作为征战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吴雅楠对于医院股的投资价值也有一套审判标准。

    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是投资专科医院的话,就要看其专科技术的独特性和可复制性。其次,社会资本进入医院,要看其医保资格是不是有依赖性,医院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管理思维。如果社会资本进入医院管理层能帮助医院改善管理现状,作为二级市场投资人还是非常看重的,这样取得的收益也会更有意义。

    随着资本的不断介入,医院庞大的产业链条也慢慢成型。吴雅楠表示,随着医疗服务的模式不断下移,很多外包、托管模式出现。“比如医疗器械、医疗、药房,这些都很值得投资。而中小医院面临更大的盈利要求,为了能够保持医院盈利水平,可以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所以现在医疗器械,包括血液透析、基因检测、创新的连锁外包服务也会是非常好的价值投资标的。

    就目前社会资本涉足医院的情况来看,吴雅楠认为有两大模式更具发展价值。

    首先是专科医院。社会资本比较容易进入的就是专科医院,不过专科医院也有发展限制,一是技术是否具有独特性,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其技术的复制性是否强,能够快速地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复制。

    其次,社会资本与一些县域医院的合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对于医院来说,资金是一大需求,但是资金并不是最主要的需求,最主要的需求还是管理的需求。如果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或者跟公立医院合作,其所带来的战略投资,不光是资金的投资,更多的是专业管理的投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西藏德传医疗基金董事长姜广策:社会资本进军医疗服务机遇与风险并存

    下一篇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社会资本办医隔着一道“玻璃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